「不追飆股、穩穩賺」才是勝利之道?解析巴菲特的獲利秘辛:空頭時賠得比別人少

理財W實驗室/黃御維 Wilson

我是一名證券分析師,目前任職於證券業,個人投資經驗超過9年,接觸過各種金融商品與投資工具,也遇過市場的大小風浪,我創立「理財W實驗室」是希望傳達更多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想法給你,希望你能因為的文章或是簡單的一兩句話,減少許多在投資路程的冤枉路。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股神巴菲特說得直接:「投資的第一條規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是不要忘記第一條。」當你歷經多次的牛熊市循環後,對於這句話肯定深刻有感。成功投資的關鍵,不在於你多會選股,而在於你是否能避開那些會一夕之間毀掉你資本的錯誤。

許多人談起投資,總希望能買進下一檔飆股、一夕翻倍。

但真正長期獲利的高手,關注的從來不是這一筆交易如何賺得最多,而是如何不讓自己在市場裡「死掉」,長久的存活在市場裡。

股神巴菲特說得直接:「投資的第一條規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是不要忘記第一條。」當你歷經多次的牛熊市循環後,對於這句話肯定深刻有感。

這不是口號,而是一套思考與行動的習慣。真正的關鍵,不在於你多會選股,而在於你是否能避開那些會一夕之間毀掉你資本的錯誤。

像傳奇打者選球一樣選擇投資機會

傳奇棒球大聯盟球星Ted Williams,在22年大聯盟生涯平均上壘率0.482,17度入選明星賽。他是大聯盟最後一次當季打擊率超過4成的打者,生涯最後一個打數是全壘打。

他憑什麼成為偉大的職棒球員?

祕密就是他打球時,把好球帶畫成77格,堅持只出棒最有把握的球。這個小動作,成就了他成為史上打擊率最高的球員之一。

而投資的世界比棒球比賽更單純,我們不需要每一球都參與,只需要等到自己看得懂、估得準的機會,再出手就好。而且,投資不像打棒球,錯過3個球就出局。你可以錯過10次,等到第11次真的看懂了,再來一記全壘打也不遲。

少做決策,才能做對決策

巴菲特常被問到為什麼不買某些熱門科技股票,像是他與比爾蓋茲形同手足,但卻從不投資微軟,就是因為他無法確定其商業模式的穩定性。

他不追求參與每一場技術革命,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懂」,也就不碰。

他的原則很簡單:不需要在每場比賽中得分,只要在自己擅長的場地拿下分數就好。

他也說過,如果一年裡沒有任何讓他看懂的機會,他可以2年都不買股票。這種耐心,正是許多投資人缺乏卻又最該培養的能力。

投資成功不靠天分,而靠紀律與情緒

成功投資人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緒管理。你是否能安靜地觀察、等待?是否能不受市場情緒牽動?是否能在沒有人讚同你的時候依舊冷靜下判斷?

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說過:「不會因爲有1,000個人同意你就代表你對,亦不會因爲1,000個人不同意就代表你不對。你對是因爲你根據事實去推理,而且那些事實也正確無誤。」

另一方面,屏蔽過多雜訊也很重要。

在1985年時,巴菲特接受訪談,主持人詢問為什麼他的公司不設在華爾街?

他回應:「如果我在華爾街,我的錢可能會少很多。我可能會被華爾街的消息過度刺激,你可能會聽到很多事情。你可能會更加短視,而短視不利於長期獲利。」

畢竟,長期報酬不是來自於一時衝動的選擇,而是源於一次次穩定、理性的決策。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