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好還是0056好?一表看真相:投資18年,這1檔多賺近600萬!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本文以0050與0056的長期績效比較,數據顯示,雖然0056股息略高,但長期報酬0050大幅勝出:10年多賺約300萬元、18年多賺近600萬元。作者切老指出,人們因損失規避傾向而偏好短期安全感,卻常為此付出巨額機會成本。投資或買房也是一樣,要理性比較數據才能看清「安全感」的真實代價。

看了兩位前輩為了買元大台灣50(0050)好還是元大高股息(0056)好交鋒了好一陣,心裡也有點感觸。我並不想要參戰讓血流成河,但想多聊一下人對「安全感」的強烈需求,這種情感需求遠超過一般人對長期回報的渴望,要克服這種能立即感覺到的安全感需要極大的理性與勇氣。

下面圖表是假設從2008年開始,以100萬元當本金買進0056與0050,每年再投入5萬元台幣買股,股息也全部投入後共18年;以及從2016年才開始投入10年的總回報比較。總報酬都是0050以2倍以上的回報率完勝,差距不可謂不大。

0050、0056投資10年及18年報酬率比較

圖片來源:切老滾雪球
圖片放大

而就算當初買0056是為了每年領更多股息,但以10年和18年累計的現金股息來計算,其實0056也只比0050分別多領了28萬元(投資10年)和48萬元(投資18年)股息,平均分配到每年後,每年的差距極小。10年期的0056每年只比0050多領2萬8,000元,18年期更少,只比0050每年多領2萬6,000元。

但以最終投資總價值的差距來看,持有10年的0050比0056多了333萬元(多了200%以上報酬率);持有18年的0050比0056多了576萬元(多了300%報酬率),這是非常大的差距,而且抱得愈久,每年現金股息的差距愈小,但總報酬率的差距卻呈現不成比例地擴大。

為什麼寧可買0056而不是0050?

但就算數據都清楚顯示了兩檔ETF長期的巨大差距,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投資人寧願挑0056而不是0050呢?

其實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損失規避效應」(Loss Aversion),人類對可能的損失充滿恐懼,也因此更傾向選擇「零風險回報」,雖然除了固定收益商品外,沒有什麼是真正的零風險。

我們對現在能立即感到安全的需求遠大於遙遠還看不到的回報。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投資人最喜歡說的「落袋為安」、「沒賣就沒賺」或「沒賣就沒賠」。這些都是人們選擇短期讓自己感到舒適,而放棄未來更佳的獲利潛力或更好的機會成本的例子。

在選擇工作上也可能如此,寧願選擇鐵飯碗的公家單位,而放棄到更有成長機會的私人企業,因為擔心有可能「不穩定」或「個人發展不如預期」,寧願選擇一個很容易預測每年和未來10年薪水與升遷過程的職涯。

人們普遍擔心不確定的未來,所以我們常常緊抱住現在可以感覺到的安全感而放棄一個充滿更多機會的未來。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安全感真的很重要,例如,雖然扛貸款很辛苦,但有個看得到摸得到的房子可以住,感覺起來一定勝過每個月「白白」繳房租給房東。一般人也對自己放棄買房後,在10年、20年後能不能存到比房子更有價值的股票資產更沒信心。畢竟,這個遠在未來還沒存到的財富根本就還看不到啊!

你願意為安全感付出多少代價呢?很少人能理性列出10年或20年間要為這個安全感付出的代價,以及真正理解數十年後可能的差距,多數人還是習慣性地跟著大家最常做的選項做決策。

而安全感的定義在租房和買房這件事上絕對是南轅北轍。有人覺得沒有自己的房子會感到沒安全感,退休後的生活還很遙遠,先有個房子住會讓他更有安全感。但有的人會認為每個月為了付貸款,讓自己的生活極度拮据,還沒有閒錢存退休金,這個才是不安全感。

安全感和不安全感都是一樣模糊的概念,很難互相比較和量化。但愈是如此,你愈應該將感覺轉化為實際數字來比較。做出數據比較表格後,0056對比0050的差距就很容易比較了。

一樣的起始本金和每月一樣的投入金額,你還願意為這個每年只多出約2萬6,000元新台幣的安全感,付出10年少賺300萬元、18年少賺近600萬元的高昂代價嗎?

或者反過來思考,在一樣的資金投入下,你願意為每年只多出2萬6,000元新台幣,10年多付出300萬元台幣,18年多付出600萬元台幣嗎?

如果還是願意,那也代表你願意為了這份小小的安全感付出不成比例的代價。當然,還是你說的算,我相信的確有人會為了每晚睡得更安穩,願意10年多花300萬元甚至20年600萬元來買睡眠的,雖然昂貴,但這絕對是最有效的安慰劑!

註:我不完全認為高股息ETF不能買,前提是你確實知道長期下來會比市值型ETF少賺很多。但自願少賺並不是災難式的決策,實際上就算買高股息ETF也一樣完勝放在銀行定存或胡亂操作個股的散戶。

本文獲「切老滾雪球」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低薪、高房價...年輕人愈過愈辛苦是真的?經濟低迷、薪資凍漲...「這世代」最辛苦
每年績效超過20%,資產翻22倍?別讓那些「傳奇故事」亂了你的陣腳,一個決策勝過80%的投資人!
0050投資15年,100萬可以變400萬!經歷5次股災,你只要做到1件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