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摘要
「萬一年老時把財富提早給了子女,結果兒女不孝該怎麼辦?」這是不少為人父母或長輩時常遇到的問題。在行動之前,不妨可先朝本文中提及的3大方向,先做釐清後再慢慢討論。
昨天文章看到讀者有這麼大的迴響,確實有些許驚訝,底下的留言數也不少,有一個算是蠻常見的提問:「萬一年老時把財富提早給了子女,結果兒女不孝該怎麼辦?」
這其實應該不太算是理財的範疇,比較偏向家庭問題與法律的討論。首先,我們先把大方向釐清楚,細節再慢慢討論。
1.在生前就做「提早贈與」這動作,那是因為家庭資產已經有到一定規模,假如本身的資產根本沒有超過某個程度,那自然不需要太早給孩子太多錢,搞到自己身上沒什麼錢,那真是太尷尬。
有配偶的遺產通常這數字是「2,000萬元左右」,因為遺產總額中可以減掉免稅額1,333萬,還有被繼承人的喪葬費用可以報138萬(即便長輩往生花了喪葬費200萬,一樣只能扣除138萬),再加上像是配偶可享免稅額553萬等...,因此資產低於2,000萬的話,確實不太需要急著贈與金錢給小孩。
單身無子者,遺產約1,400萬以下,不需要擔心遺產稅的問題,超過再來煩惱也不遲。
2.養兒育女一輩子,多多少少也知道孩子是怎樣的人,「正常」情況下,孩子拿到錢就拋棄父母的狀況,應該還是比較少的。
不過可以從社群媒體上的討論發現,似乎年紀愈大的人,會更容易擔心被兒女拋棄這回事,其實主要是缺乏安全感的問題,如果真的不放心,就分年贈與的金額再少一些,不要每年都給好給滿,再者就是去找銀行,運用信託架構來處理這題。
3.許多長輩並不知道欠低利率房貸是好事,反而會堅持等自己上天堂後,讓晚輩們自己處理這些無任何房貸的自住房、非自住房,殊不知往往造成家庭失和的起因就在這邊,與其避談身後事,不如正向面對,因為上天堂這事情是人人都會遇到的,沒什麼好逃避才是。
如果一個房地產沒任何負債,就這樣放著一年又一年,抗通膨效果確實是有,但由於沒有槓桿效應,因此投報率會低於股市,股市的投報率會優於持有一間無貸款的房產。
不少人都以為自己跟遺產稅這件事情無關,或許在20年前、30年前是這樣沒錯,但隨著通膨影響,貨幣購買力的嚴重衰退,以及股市的多年大漲,搭配房價的上漲,自然就讓愈來愈多家庭跨過了2,000萬這個門檻,甚至廣泛來說,六都加竹北,都有愈來愈多家庭根本就不知不覺就到了這個檻。
一方面可以批評立委諸公們修法一向牛步,不合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解讀成台灣近幾年來的財富累積快速。總之,信託與遺贈未來一定會成為金融業的重點生意。
幸福需要財務傘支撐
許多所謂的幸福需要更強大的財務傘去支撐,看著別人在網路上貼著生活美好的影片、照片,看著別人成長的美妙軌跡時,總會覺得也要給孩子相同的環境,讓孩子也能笑得這麼燦爛,氣質如此出眾,每年寒暑假也要帶孩子出國2次、3次,增廣見聞。但現實上這些要多強健的財務基礎,計算機稍微按一下應該不難估出來才是。
我們不要羨慕網路上那些王子公主般的影片、照片,應該要好好活在當下,認清自己擁有的牌是什麼、好好把這副牌打好,也是不枉這一生了。
有人天生拿到很爛的牌、極差的牌,那就想辦法打平或小賠就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主動積極找到快樂的泉源,照樣可以留在台灣也很快樂。
好好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會知道這片土地很滋潤了。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低薪、房價物價漲不停...一切都是大環境的錯?與其怨懟,不如及早開始做「這件事」
等0050打對折時再All in賺更多?等崩盤不是零風險!付出代價恐比想像的更可怕
財富追不上房價、股市,都是大環境的錯?與其怨懟,讓自己開始變好更重要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