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物價漲翻天,北漂辛苦工作划算嗎?過來人真心話:拚的是一個機會,而非多幾千元薪水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下午前往新竹,這是全台最後一站,給35歲前年輕人的一堂必修理財課,這場有幾位同學是桃園過來,也有板橋過來的一對同性配偶,工研院、半導體IC設計主管、牙醫師、2位職業軍職,他們是夫妻檔,還有金融業也來了幾位,其中有櫃台行員跟證券營業員、國小老師、鋼琴老師、一位家管、傳產業務等...。

由於這場有不少位都是沒看過專欄、沒看過書,單純只是母親或姊姊建議要來,還有些是朋友介紹的,因此這種一開始打招呼就非常重要,用意就是為了要放鬆彼此的情緒。

我笑著對其中一位說:「會不會擔心睡成一片?萬一是部雷片就慘了。」

同學也都笑聲連連,說著:「沒關係下次不來就好了。」

其實這一代的年輕人當中,有不少人還是蠻拚的,但位在新竹竹北的這個區塊,總會覺得有點無力感,畢竟竹科匯聚全台的科技菁英,收入何止是破百萬,200萬元、300萬元大有人在,比率也不低,那自然會覺得心裡有些挫折感。

倒也不必這樣,就當作練舉重、練重訓,以前剛到台北市的時候,感受也就這副模樣,吃喝都貴、房租也貴、休閒娛樂費樣樣都貴,五光十色的生活,如果不是充滿紀律,那應該也存不到第一桶金,那過程很辛苦。

人生不要攀比,照顧好自己最重要

不要去管別人為什麼可以買5,000萬的房子,把自己照顧好比較實在。

剛開始在台北落腳,想的無非就是生存,無論如何都想站穩腳跟,所有的非必要生活開銷都省下來,冷言冷語聽聽就過了,因為20幾歲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沒錢是沒尊嚴的,這是早就認知到的事。

還記得跟太座還沒結婚的時候,2人年收當時雖然也有百來萬,不過整年吃的最貴一餐就是一客1,300元左右的連鎖鐵板燒,一年就慶祝這麼一次,就這樣。心裡也是很滿足,並不覺得這樣就稱作「辛苦」或「生活沒品質」。

當然,也有人會覺得這樣未免太苛刻自己?會不會太省?每當跟現場的年輕同學互動時,問到了「除了包紅包不算,吃過最貴的一餐,請問是多少?」

現場總會此起彼落,一個個問過去:「1,500元、2,000元、3,000元、6,000元、8,000元、1萬元...」各種回答常讓我覺得台灣經濟是否真的大噴發?

聽到稍微貴一點的價格,會追問:「吃什麼?」

有人說米其林料理、有人說和牛、有人說是在法國吃的法式料理,各種回答聽下來,我笑笑的跟現場同學說:「你們過這麼舒爽,還需要學什麼投資理財?少吃幾頓大餐應該就可以買很多股票了。」

也總會讓現場氣氛很熱烈,因為大家真的是賺得多,花更多,彼此也都心有戚戚焉。

今天問到疫情期間不算的話,每年最少出國幾次旅遊?每年出國最少1次跟2次的現場有一半以上,後來3次~4次就沒幾個人,有位男生到了7次才手放下,也讓現場其他同學驚呼。

是的,雖然好像有點多,但還沒打破之前高雄有一場的最高紀錄——12次。

這邊已經都扣除出差不算,單純「出國旅遊花錢」,在投資理財的這塊,很多人知道怎麼做,但往往是卡在「執行力不足」,有時候是懵懵懂懂不確定該怎麼做,然後網路上各家說法又不一。

當年從租屋到人生第1間房,那就是間非常小的鳥籠,但我跟太座都很珍惜,充滿我們的回憶。

曾有租屋的朋友問:「為什麼要花錢買這麼小的一個空間?」

我們都苦笑,因為沒有上一代的經費援助,那要我們怎麼辦?除了這樣,那就要往外圍一點移動,這沒什麼好煩惱,就是二選一,要「時間」還是要「空間」?

當時我選擇了時間,覺得還沒生小孩之前,空間的事就留待以後再說。那幾年除了家人之外,朋友能不來就不要讓他們來,一方面空間實在太小,再者也覺得好像有些不好意思,反正約在外面餐廳吃飯也很方便,沒什麼不能解決的。

那個小窩後來也因為生了孩子之後空間真的不夠,於是就賣了換到更大的窩,但那個家的點滴卻一直在心中沒有忘過,也是跟太座2人年輕奮鬥過的軌跡。

在院子就能看到台灣藍鵲,吹著陣陣的涼風,看著不遠處的美國在台協會,當時也是很努力的度過每一天,年輕要有拚勁,被嘲弄、被噓聲、被質疑、這些都沒什麼,我們讓時間來說話,不是讓別人來說話,時間會給我們一些回報,但不是明天、也不是下個月,而是5年後。

離鄉打拚爭的是機會,而不是那多幾千元薪水

忘不了台北友人的一席話:「北漂族搏的是一個機會,而不是那幾千塊的薪水。」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我們只不過是先學會分配自己手上有限的資源,要怎麼樣才能打出一場場的好牌,如果盡力了,往往十多年後就會好過許多,這是前人已經示範過無數次給我們看過的事。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通膨、房價飆漲,現在年輕人過得比上一代輕鬆?理財達人點破:不同時代各有不同的困境
朋友賺沒自己多卻買車又買房,都是靠家裡?一個人生感悟:先成為可信賴的人,人生才會更順遂
總喜歡用外在條件堆砌自我價值?「山道猴子」給我的啟發:不理解自己,恐活成猴子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