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餘額還是散戶動向的主要指標嗎?
台股自然人交易比重相當高,然而在1990年的股災之後,又陸續碰到了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著重短線交易的散戶死傷慘重。心灰意冷的散戶,隨著定期買入基金逐漸盛行、定期買入股票的「存股」概念也盛行,以及最近幾年的ETF被動式交易狂潮,自然人交易比重逐漸降低,法人交易占比逐步上升到接近4成。
如上圖,自然人交易中絕大多數可以視為是散戶,比例雖然降低,但是大約還有6成左右,過去通常是參考「融資餘額」來判斷現在散戶貼近市場的現況。為何融資餘額可以看出散戶的動向呢?因為散戶的資金較為短缺,常常會使用融資來進行槓桿操作(借錢買股票),參照下圖,2010年第四季以前,融資餘額的高點通常就是指數的高點,所以說散戶會套在高點也算是與事實相符,兩者關聯性+0.74,有一定的正相關。
然而,有趣的一件事情,散戶自2011年之後,大盤雖然持續走高,如今已經來到1萬1,000點左右,融資餘額卻是愈來愈低,兩者關聯性居然變成-0.33,呈現負相關。融資餘額之所以會降這麼多,應該是散戶有更多的投資工具,融資不再是散戶所喜歡的主要操作工具;因此觀察融資餘額,不能再以過去3,000億元來判斷是高水位,只要出現2,000億元就可以算是高水位了。
只是散戶跑到哪裡去了?
除了買基金、ETF、存股外,有些為了更快賺錢,開始操作期貨、選擇權或權證,甚至於號稱無本金就可以操作的當沖占大盤的成交比重也逐漸上升,如下圖,從2014年占大盤1.32%,今年至4月底為止已經占12.4%。
結論
人性還是喜歡快速賺更多錢,這一點沒有改變,改變的是貧富不均惡化的社會,年輕人的收入每況愈下,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只好往期貨、選擇權或權證等槓桿更高的高風險工具來操作,甚至於轉進當沖交易,以求小資金能賺取高利潤。
總之,隨著市場交易工具的多元化,過去觀察散戶行為的「融資餘額」指標,可能要逐步修正,「融資餘額」已經不是散戶唯一操作的工具;在籌碼分析上,除了融資變化外,可能要搭配當沖、散戶多空比等數據,才能更精確地執行高階思維,做出比較正確的操作。
本文獲「大數聚」授權轉載,原文:投資市場的鬥牛場!教你看懂反市場操作的散戶指標
作者簡介_台科大數據研究中心
透過數據,我們聚集各領域的專家,檢視時下重要議題及產業趨勢。當我們聚在一起,用數據說話,說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觀點。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用數據看世界。
網站:http://group.dailyview.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