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愛長照專欄作家朱國鳳

「難道不該讓每個小孩都盡孝道?」從一個長媳的革命看:老後能否與子女長住的關鍵,全非關「金錢」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劉大姊,是一位「四年級」的長媳,與公婆同住。家中的兩位小叔與兩位小姑,都已經各自婚嫁成家。

十多年前,公公先中風、接著又失智,生活的自理能力幾乎全部喪失。劉大姊便扛起全部的照顧重擔;餵飯、接送就診都是劉大姊的責任,她甚至不避男女之防,幫公公沐浴、更換尿布。

因為婆婆與先生都是只出嘴,不出手,劉大姊任勞任怨地送走了公公。沒幾年,婆婆也開始不良於行,大家都認為,還是由劉大姊照護,最讓人放心。

這次劉大姊抗議了,因為她已經進入耳順之年,也有退化性關節炎等問題。劉大姊要先生出面召集家族會議,安排婆婆在三兄弟家輪流住,先生總是裝傻、推託,「因為都不是他在照顧,當然不知道照顧者的辛苦!」劉大姊忿忿地說。(延伸閱讀:給照顧者的暖心文:「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

經過好幾場的「家庭革命」,婆婆與小叔們還是反對,後來是劉大姊對著全部的家人說「難道不該讓老二家與老三家都有孝順媽媽的機會嗎?」這頂「大帽子」一扣下,大家都噤聲了,婆婆到各家輪流住,才算拍板定案。

其實劉大姊的婆婆從獨住一家到輪住三家,光靠孝道這頂大帽子還不夠,還要有幾個「配套條件」都符合才行。

長輩怎麼輪流住?四個配套條件要符合

第一個條件是這位婆婆有三個兒子可以輪流分擔照顧責任,如果只生養了一個兒子,家族會議也不用開了,照輪的構想根本不可能實現。

第二個條件是三兄弟都住附近,老大與老二甚至就住對門,時間到了、用輪椅把婆婆推過去就行了。老三家住在鎮上,車程也只有五分鐘,其實婆婆還是住在自己熟悉的居住地、原生地,這也是劉大姊婆婆最後首肯的原因之一。

第三個條件是三兄弟都住透天厝,三兄弟都將婆婆的房間設在一樓,老人家每次換住,不用巍巍顫顫地爬上爬下,如果三兄弟是住公寓高層,婆婆的抗性就會很大。

第四個條件是三兄弟聯合幫婆婆請了一個外籍看護,婆婆住哪,外籍看護就跟著住哪,這也是另外兩個媳婦最後點頭的重要關鍵,因為媳婦們只要負責監督外籍看護,不用親自照護。

還有一個隱形因素,就是農村社會的輿論壓力。由於三兄弟都住在鄉下,鄰里間對於彼此的家庭狀況瞭若指掌,誰家的老人被送去安養院,而不是被子女們接去撫養,很快就會被口耳議論。

我問劉大姊,婆婆每個月輪流到兒子們家住,老人開心嗎?劉大姊說「當然不開心啦,婆婆還是想要固定住在某個兒子家。」但最後是,沒有一個兒媳婦願意,聽一聽,原因也是好幾重。(延伸閱讀:誰來照顧最好?阿嬤真的喜歡輪流住子女家嗎?

兒媳不想跟長輩住?三原因好好想想

原因1:愛抱怨

例如婆婆到了老二家,會說老大家不好;到了老三家,又說老二家不好。老太太大概是以為這種抱怨,可以博得同情,但是當妯娌們碰在一起閒聊,很快就會知道婆婆對於彼此的批評,結果是得罪了一堆媳婦。

原因2:愛碎碎念

婆婆整天坐在客廳,不管看到誰進門、或出門,都會叨唸上幾句。像是嫌孫子頭髮太長不去剪,嫌孫女裙子太短不安全。

晚上家人在客廳看電視,婆婆的一張嘴更是不停歇,「把電視音量調到最大,也止不住阿嬤的聲音」,劉大姊的兩個小孩很傳神地形容著。

原因3:被綁住

我們要約劉大姊北上聚餐,每當劉大姊表示「這個月不方便喔」,我們就知道這個月婆婆輪到她家住了。照顧一個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必須全天候的隨侍在側,婆婆雖然有外籍看護陪著,但是媳婦們不敢跑太遠,「因為婆婆會唸」。

一季被「綁住」一個月,還受得了;每個月都被綁住,就受不了,這也是三個媳婦都不願意讓婆婆長住的原因之一。

開始輪住之後,婆婆其實還跟三兄弟家「過招」了好幾回後,最後才認命接受這種安排。每月一號的早上,婆婆會提醒看護收好行李,等著下一位輪到的兒子或媳婦來接。

當婆婆被接走時,劉大姊說「雖然心中有點不忍,但是瞬間壓力消減,歸ㄟ郎攏輕鬆起來了」,劉大姊用台語說出心裡話。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以劉大姊婆婆的案例而言,決定婆婆能否長住的關鍵人物,都不是兒子、而是兒媳;而且兒媳無法接受長住的幾個原因,都非關金錢因素。(延伸閱讀:你還在把媳婦當「外人」嗎?婆媳關係好,長照煩惱少

聽了很多長輩輪流住的故事,對於這些晚年「漂流」在眾子女家的老人,其實是「B大於Z」(弊大於利),除了心情必須調適外,首先是各子女對於老人身體狀況的掌握度較低。

長輩輪流住子女家,對他而言,真的好嗎?

俗諺:「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婆婆雖然有三個「和尚」輪流扛,但是每個「和尚」都不容易專心,都期待其他的「和尚」能幫自己多留心老人。

例如住老大家時,去回診得知的慢性病變化,老二、老三可能就不太清楚。甚至還經常聽到,老人輪到某個子女家時發病,該子女就抱怨是前一手照顧不周所造成的。

還有,輪流住的方式對於已有失智傾向的老人也不利。劉大姊的婆婆還算幸運,三個小孩都住附近,至少還是在自己住慣了的城鎮。更多的案例是兒女們散居在不同縣市,這個月住高雄,下個月換到台北,環境變化差異大,也會讓認知能力再惡化。

表面上,輪流住的老人,「狡兔有三窟」,每個子女家都有一個房間,但是居住期限短,老人沒有歸屬感。記憶如果像幼苗,剛要伸展著土,很快又被連根拔起,換到另一處重新再來,記憶當然不容易成形茁壯。

輪流住,不僅折騰老人,也折騰跟著「漂流」的外籍看護。因為每一家的管理風格與習性不一,老大媳婦有潔癖,外籍看護早晚都要掃地擦地,每間浴室都要維持亮晶晶;老二家養了三條狗,外籍看護伺候阿嬤,還要伺候小狗。

我有一位親戚娶了印尼籍的妻子,從這位妻子聽到很多外籍看護對於輪流住的批評與困擾。「我跟阿嬤三個月才來一次,這家的太太要求,家裡跟浴室隨時都要乾乾淨淨,但是我跟阿嬤搬走後,太太還不是要自己做?」這是某位印尼外籍看護的疑問。

幾乎我聽到關於輪流住的老人案例,外籍看護都只做一任,任期屆滿就「謝謝再聯絡」,顯示輪流住的老人,一直處於熟悉新任外籍看護的狀態。

更不要說老人的財產、衣物,也經常聽到丟失的困擾。譬如大媳婦抱怨,出國買給婆婆的一條純絲領巾,三個月後婆婆輪住回來時,在婆婆行李中已經找不到了。

老人家輪流住,其實是一種過渡時期的特殊現象。農業社會,長子繼承祖厝與田產,理所當然的扛起照顧老人的責任,老人可以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走完人生的終點。

進到工商業社會後,眾子女離開農村,散居到各城市討生活。老人如果無力在空了的祖厝繼續過日子,就要跟著子女遷徙,於是出現輪流住的折衷辦法。

輪流住,能夠順利運作,至少要有兩個子女,兩個子女不僅能養得起自己、也養得起老人。但是當社會再進入到少子化、甚至無子化時代,討論輪流住的Z或B,也會變得沒意義,因為這個方案已經行不通了,我們得要提早想一想,那我們的老後,什麼方案才能行得通。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朱國鳳專欄】阿公阿嬤由子女輪流養,真的有比較好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