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社會上衝突不斷,尤其以退休公教、軍警爭取年金改革權益的抗爭不斷,其主要的癥結點在於年金改革之後,預期的退休收益會較原本的數字下降,許多人警覺到自己的退休權益縮水,引發一波一波的抗爭。
就現況來講,若將個人退休收入僅壓在一個來源上,所代表的是選擇性變小,便容易受到限制。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為特定單位工作的薪資收入為主要的收入大宗,汲汲營營努力讓自己工作到符合退休要件,為了就是要能領取足夠的退休金安享晚年,但在社會上仍有許多人不僅提早退休,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未來被各項的年金改革影響。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其實這些人大多掌握了不同形式的四權被動收入,藉由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將退休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當你有了選擇權便表示擁有了自由,有了自由便有了進一步實現自我期待的空間。
主動、被動收入的差異
能提早退休的人大多掌握有足夠的被動收入,「被動收入」這個名詞對於部分人來講是個陌生的名詞。所以在談四權之前要先來瞭解何謂被動收入?
簡單來說,需要自身持續投入時間來換取收入,且一旦停止投入時間便中斷者,都稱為主動收入,最典型的便是薪資收入,你有看過哪個老闆在員工離職不上班後,還持續支付薪水的嗎?
那被動收入指的是不需持續投入時間,甚至於不管它也能帶來金錢的收入形式,例如銀行存款,只要將資金放在銀行內,固定時間就會有一筆利息收入。
一般人其實都有這兩種收入(薪資+利息),但絕大部分是主動收入遠大於被動收入,故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如何擴大被動收入。想想看,一旦被動收入高於主動收入時,表示不用工作便足以養活自己,那麼工作與否就不是那麼重要。
要避免自己未來因特定的改革而陷入退休的困境內,越早瞭解與掌握被動收入有其必要性。
何謂四權(股權、債權、物權、版權)
以整個被動收入來講,不外乎四權的範圍。這四權分別是股權、債權、物權、版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是利用資金擴張收益,要提高四權收入,持續利用資金提高所持有的比例數量是個可行的作法,以下我們來瞭解四權所代表的典型事物:
1.股權:我們在股票市場買進股份就代表擁有公司股權的一部分,當公司經營獲得利益收入時,依照章程需將一定比例的收益按股權比例發放,常聽到的「存股」指的便是持續性提高股權的一個投資方式。舉例來講中華電(2412)每年發放的每股現金股利約在5元左右,若投資人擁有該公司100,000股則相當於每年可獲得50萬的現金收入。
2.債權:將資金存在銀行中就有如借錢給銀行放款,銀行就必需支付利息。因為資金借貸關係,我們稱為債權。除了銀行之外,私人的借貸關係與購買政府公債都屬於債權的形式。
3.物權:將手中擁有的權利在特定時間內供他人使用並收取費用稱為物權,像是一般人外出工作經常需要在工作地附近租房子,房子屬另一人持有使用的權利,房東將使用權利暫時移交給房客並收取租金,稱為物權。其他向租借場地、特殊攝影器材、租車等皆屬之。
4.版權:指公開特定的工作成果並委託他人販售,販售過程中依收益比例獲得分潤,例如書籍版權、音樂創作權、專利權等。
若你的工作形式是個作家,那麼版權收入會隨著出版書籍的多寡與銷售量而變動,但基本上出到一定數量後就無須每年積極創作,因為一本書的銷售週期可長達5年以上,暢銷書的話1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
若是一般的投資人的話,那麼持續將資金投入能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績優股公司,是個可行的作法。
其他像是買進公寓改裝成雅房出租提高物權收益,也頗為盛行。
看到這邊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的收入比例狀況(主動比例、被動比例),試著思考看看要如何提高被動比例,在四權之中總有個形式是適合自己的,找出那個形式並擴大它的收益基礎,要達成提早退休取回人生選擇權,就不是個白日夢囉!
作者簡介_股魚
專業投資人,不定期在各財經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深耕於財報投資領域,堅持不看盤是投資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出身於散戶,瞭解散戶常見的投資問題,透過教學互動的過程持續推廣投資理念。
股魚網:分享新聞事件觀點與投資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