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股市便慘賠...熬7年拚出千萬身價!高中老師靠「存股」致富:賣股的理由,只有一個

66年次,台南人,任教於某南部高中。30歲前從未接觸股票投資,2010年因緣際會投入股市,卻因一次重大的投資失誤而開始思考研究股市獲利的長勝之道。發現短線進出不適合自己後,開始遍覽各家投資大師經典,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套穩定收取現金的投資組合。

期許能將價值投資的理念帶給一般投資大眾,並一同邁向正確的理財投資之道!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happyallenapp?locale=zh_TW

公司發生變化

費雪認為賣股的第二個理由是:「一家公司發生變化,不再和當初買進時相近,就應該賣出它的股票。」公司營運因應外部環境的挑戰與本身管理的效率,本來就是不斷變化著。我們絕無可能買進股票後就放任著不管,必須緊盯著公司的發展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持股策略。

雖然巴菲特說自己喜歡持股的時間是永遠!但那是指持有一家優秀的公司而言。事實上,好公司也有可能沉淪不起。如:

安隆(美國能源公司,以併購成長著稱,後被揭發作假帳醜聞後,宣告破產)、
新力(sony,曾為電子及家庭娛樂產品的霸主,如今被蘋果等公司取代)、
柯達(軟片巨擘,後因數位浪潮而衰敗,於2012年破產重整後重新上市)、
諾基亞(nokia,曾為世界手機霸主,但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失利,手機部門後來被微軟併購)宏達電(台灣智慧型手機大廠,一度成為台股股王,面對蘋果以及三星等公司的挑戰而敗下陣來)

這些公司的現況令人不勝唏噓!

因此,當投資人遇到手中持股的公司在管理階層、經營策略、產品競爭力、營運成長等方面出現嚴重問題時,無論當時持有這檔股票是賺是賠,都應該果斷賣出。

一家公司的股價除了基本面的影響,還牽涉許多複雜的因素,如投資人的心理與市場的預期等等。也許公司獲利情況現階段仍舊不錯,但在營運發生大幅變化的情況下,市場對其成長性不抱期待,很容易使得公司股價大幅修正。

例如宏達電在2011年營運獲利達到高峰,每股盈餘高達73.32元稱冠台股,股價一度漲至1300元的歷史高價。可是因為後續產品問題以及遭逢蘋果公司等強力的挑戰,2012年每股獲利僅20.21元,股價崩跌至211元,而今股價更只剩76元(以2016年1月28日收盤價計算)。

轉入更好的股票

費雪認為賣股的第三個理由是:「將資金轉入更好的股票。」費雪指出除非找到比原先持股更為看好的股票,否則不需要賣股。換股的理由只有一個:經過比較機會成本之後,你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會得到更好的報酬。

彼得林區也說:「我之所以會賣出某支個別股票,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有某家公司的題材看起來比另一家公司更好!」(引自《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以「衡量式參與」找尋低本益比股票的知名價值投資人約翰•聶夫更明白地指出:「尋找低本益比股票的所有技巧,目標只有一個:創造將來能賣到好價錢的成就紀錄。」(摘自《約翰•聶夫談投資》)

雖然這兩位選股大師也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性,但當他們看到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時,絕不會戀棧手中展望較差的股票。當然,換股買入一樣需要有過人的洞察力與事先的研究,這都需要投資人用心、耐心的投入才有機會達成!

蒙格說:「我們的經驗往往驗證一個長久以來的觀念:只要做好準備,在人生中抓住幾個機會,迅速採取適當的行動,去做簡單而合乎邏輯的事,這輩子就能得到很大的財富。但這種機會很少,通常屬於不斷尋找和等待、充滿求知欲望,而又熱中分析各種不同變數的人。一旦機會來臨,如果勝算很高,那麼利用過去的謹慎和耐心得來的資源,重重的壓注下去就對了。」這裡也必須指出,蒙格所謂的「重重壓注」是奠基於投資人審慎評估的結果,而不是如賭博式地盲從、瞎猜。

除了費雪所指出的三點跟投資決策與公司基本面有關的賣股理由之外,我們尚可以利用本益比、現金股息殖利率、股價淨值比等數字做為參考,如果跟個股的數據歷史衡量,這些數據偏高(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或偏低(現金股息殖利率),投資人可以考慮是否進行賣出的動作。

當然,僅參考數據的結果有可能你賣出後股價漲得更高,但這是市場先生作用的結果-不是給出太高的價格就是太低,我們對於未能賺得的價差無須扼腕,因為這本來就不是我們能夠掌控的。

最後我們要強調一點,股票賣出的時機永遠不可能完美,事後看來也許賣得過早、過晚。事實上,誰又能預估得準確呢?如果宣稱自己能準確預測股價賣點的人,這種人不是運氣極佳(但鮮少人能每一次都如此),或者他根本就是一個騙子。

若我們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作出審慎的評估與規劃賣出股票,那麼仍有可能得到不錯的結果。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