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族規畫》每月所需長照費≧月薪

靠殘扶險增強後盾 轉嫁收入中斷風險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根據「台灣民眾對長期照顧的認知與需求規畫」問卷調查顯示,25~44歲的青壯族群,對自己長照問題的擔心程度會隨年齡成長而增加,其中,25~34歲受訪者中,有42.9%表示擔心;35~44歲則有57.9%的人擔憂長照風險。

不過,青壯族是否已開始行動?答案是「沒有」!25~34歲受訪者中,高達76.5%的人未開始準備長照費用;35~44歲的人則有54.8%未動手準備。詢問他們未準備的理由,不同年齡層的人答案也不一樣。25~34歲受訪者以「現在還年輕,長期照顧以後再說」的比率最高,達44%;35~44歲的受訪者則有64.4%是因為「現在收入有限,支出高,沒有額外多餘的資金」。

通常長期照顧好發於高齡期(約50歲以後),若能提早從30歲前就開始準備,則單期投入資金不需太多,準備期間若發生意外,還能用已備資金支應。可是25~45歲青壯族群竟有逾5成未開始準備長照費用,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祕書長駱潤生分析,青壯族對長期照顧常見以下2種迷思:

1.忽視重病、意外造成的失能:青壯族多認為,長期照顧因老化、失智造成,自己還年輕,長照離自己很遙遠。但他們忽略了,再年輕都可能因病(例如癌症)、或意外(例如車禍)導致失能(編按:指肢體缺損,或器官失去機能),一旦失能就可能需要被長期照顧。

2.家庭開銷大、無力支應:青壯族家庭開銷支出較多,如果又已投保壽險、醫療險等基本保障,會認為毋需多準備一筆長照費用。不過,由於他們是家中主要經濟支柱,若因失能或被迫回家長期照顧親人,要是未準備長照費用,將可能拖垮家庭經濟。

年輕、時間長,身體健康,是青壯族群規畫長照費用的優勢,該如何提早準備,又不會造成太大經濟負擔?國泰人壽商品部協理凃薏如建議,可依循以下2步驟思考:

步驟1》看預算
資金不足者,首選「身故不保本」
目前市售長照相關保險,有長期照顧險、殘扶險與類長照保險3種(詳見表1),彼此的理賠認定標準不同,但險種幾乎都設計「身故保本」或「身故不保本」2種。

「身故保本」指的是若保戶身故,受益人至少可以領回「應繳保費總額×特定倍數」扣除已給付保險金後之金額,目前保險公司設定的特定倍數,通常為1.06倍。至於「身故不保本」則是保戶身故未提供保險給付,純粹以長期照顧保障為主。在相同保障條件下,有身故保本功能的保費一定比無身故保本功能者高,且多為終身保障之險種。凃薏如以自家公司保單舉例,30歲男性投保殘扶險,月領2萬元時,選擇身故保本的終身險,年繳保費1萬8,360元;若是無身故保本的定期險,年繳保費只要9,800元。青壯族可視預算,資金較多者可選擇身故保本終身型,資金有限者先以無身故保本的定期型保單為主,把錢花在刀口上,日後再補強。

步驟2》選險種
挑具豁免保費機制的終身型殘扶險
該選什麼保單?凃薏如按理賠認定標準與保費支出2角度建議,青壯族可優先投保殘扶險。

青壯族易因意外導致失能,而需長期照顧,殘扶險只要保戶因意外或疾病,發生失能狀況,且符合殘廢等級表載明之11級、79項殘廢等級即可理賠,保障範圍廣。凃薏如指出,有的殘扶險分期給付保險金,不會依殘廢等級打折,更能轉嫁青壯族易因意外導致失能需長期照顧的風險,且在相同月給付金額下,殘扶險保費較其他2種保單便宜,青壯族較能輕鬆負擔。

若考量青壯族群失能需長期照顧的時間,可能比高齡後長期照顧的時間還長。可選擇終身型殘扶險,其繳費年期有10年、20年、30年等選擇,可透過長期繳費分散支出,又可有終身保障。此外,一定要選擇有豁免保費(編按:指在符合保單條款載明之情況,保戶可以免繳未到期的保險費,但契約繼續有效)機制、給付限額較高的殘扶險。至於該準備多少才足夠,凃薏如認為青壯族群至少要「每月所需長照費用≧月薪」作規畫,運用殘扶險轉嫁失能時,薪資收入中斷的風險。

意外險可作為失能補強資源
部分意外險適用11級、79項殘廢等級表,只要符合殘廢等級,就可獲得單筆意外殘廢保險金,這種意外險可作為準備長照費用的來源之一。但要特別提醒的是,這種保險必須是「意外致殘」才理賠,生病致殘就不賠,且無分期給付,建議青壯族可將其視為失能的「補強資源」,不可作為規畫長照費用的主力。

延伸資訊
長照最難的是看不到盡頭!該如何分析長照對自己、家人的影響?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