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華電更安全的定存股!不只一檔,買進這支ETF就能一次收集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說到消費類股,或許很多朋友內心會浮現「星巴克」(股票代號:SBUX)、Nike(股票代號:NKE)等公司,但那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主軸。我們也不建議投資人單獨且大量買進這類公司的個股,除非有深入的研究和把握。雖然這些公司在過去的歷史中,績效真的很不錯......

但過去不代表未來,這句話還是要放在心上的,尤其他們屬於「非必需品消費類股」。

非必需品消費類股,並不是真的這麼非必需

「非必需品消費類股」除了星巴克、Nike,還有Coach(股票代號:COH)、Tiffany(股票代號:TIF)等公司。

很多朋友會認為:「升息代表景氣好,景氣好代表人民收入高,收入高代表多消費,那這些公司應該會賺更多」。以上的想法很正確......唯一的問題是:「我們不清楚人們會拿錢去買哪些東西?」

前面列舉的這些公司,雖然品項五花八門,但卻有個共通點:「都容易被消費者買其他品牌替代」。 像之前獨霸運動用品市場的Nike,就曾面臨了小老弟Under Armour(股票代號:UA)的崛起。結果最近UA卻營收成長減緩,股價低迷:

畢竟,消費者買了Nike的鞋子,可能就會過好一陣子才會去買UA的新球鞋。這場運動品牌大戰,看起來是老將Nike防守成功了!Under Armour連連潰敗。下圖為Under Armour(股票代號:UA)日線圖:

再舉個例:如果蘋果(股票代號:AAPL)年底的iPhone 8極度驚豔,那大家又寧可少買一雙鞋,多換一次手機了。「非必需品消費」極度競爭,我們永遠不知道錢會流向誰家。(雖然確實有部分的忠實粉絲,非蘋果不買、非Nike不買)

但是,「升息→景氣好→收入變高所以多消費」是正確的。所以我們可以改為布局「非必需品消費類股ETF」,在景氣好的時候,逢低投資這一籃子公司。

必需品消費類股之王-PG、MO 

目前以「必需品」、「非必需品」來區分的,是SPDR的Consumer Discretionary ETF(非必需品ETF)(股票代號:XLY)和Consumer Staples ETF(必需品ETF)(股票代號:XLP)。

而另一間大型ETF公司-iShares,則是以「消費者服務」U.S. Consumer Services ETF (股票代號:IYC)和「消費者商品」U.S. Consumer Goods ETF(股票代號:IYK)來區分。

所以,對iShares公司來說,民生必需品龍頭-寶僑(股票代號:PG)就和運動用品龍頭-Nike(股票代號:NKE)一樣,都歸類在「消費者商品」ETF裡面;星巴克(股票代號:SBUX)則和沃爾瑪(股票代號:WMT)一樣,歸類在「消費者服務」ETF裡面。(星巴克賣的是體驗,不是賣咖啡;沃爾瑪賣的是便宜,商品也不是他們自己家的)

而對SPDR公司來說,Nike卻和星巴克同一國,都屬於「非必需品消費」ETF。

寶僑則和沃爾瑪同一國,屬於「必需品消費」ETF。要投資「消費型類股」的朋友須注意這個差別。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