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接著3月3日,立委以同樣議題質詢交通部時,交通部再次迴避原始問題,改稱「公開了怕消費者無法解讀」。事實上,公開數據與能不能解讀是兩回事情,公開數據的真正意義,在於讓消費者能夠獲取充分的資訊,可以討論與了解車輛安全性。當然,如果政府有意願讓數據更加友善,更容易解讀,就需要進一步轉換原始的數據。但前提還是先要公布數據,爾後才有民眾有沒有能力解讀的問題。
事實上,官員太小看民眾的解讀能力,我相信,政府如果把資訊公開,就會有許多「有力人士」(例如競爭廠商)願意私底下幫政府解讀,因為這對於他們的銷售有幫助。如果政府敢把資料庫公開,就會有人願意把資訊做成簡易查詢的網站,讓民眾可以簡便查詢結果,政府只需觀察後續發展,甚至不用花錢,就可以先破除民眾對於國產車車輛安全的疑慮,降低民眾懷疑政府護航車商的印象。
直到3月6日,接著有立委對交通部繼續質詢與要求,交通部才鬆口三個月內提出研議的方案。
車輛撞擊測試的意義
車輛撞擊測試其實不算什麼,它只是一種檢驗標準,事實上每一次車禍都跟撞擊測試很不一樣,就算是高級進口車也免不了發生令人遺憾的意外。儘管如此,這也不該是政府迴避的藉口。因為一致與公開的車輛碰撞檢驗標準,還是可以透過公開資訊,增加車商與車商之間的競爭,讓市場更加健全。
交通部一直強調國內市售車種也有跟隨國外一致的安全規範,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國外是雙軌制,除了最低標的碰撞法規,國外還有政府或民間單位來監督並提升車輛的安全性,並降低數字解讀的困難度,提高車輛安全資訊的透明度,以保障消費者購車權益。也就是說台灣就是半套,那種只做了一半的事情,政府實在不應該自欺欺人,還騙民眾說台灣跟國外一致。
當然,交通部提出了一些系統性與法規的問題。在現行立法院自己訂的法規之下,車商採用最低安全標準來造車,又不犯法!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雖然車商吃相難看,但回頭還是要說,過去幾屆、不分藍綠,立法院的交通委員們有不小的功勞,交通部可不算是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