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2016年11月16日,一位網友chien-chang chao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國產車上市前,必需強制公開ARTC撞擊測試結果,並比照國外將結果分級。」很快的在10日內就獲得5242位國民附議,通過此提案,使得交通部必須在2017年1月16日回應。

國產車車市的扭曲

一直以來台灣國產車的安全性就是個謎,早期,政府一直想辦法扶植國內的汽車製造產業。30幾年前,保護國內汽車工業不全然是個壞事,畢竟汽車製造工業附加價值高,可帶來就業機會,在地化又能給消費者更低廉划算的維修零件與保養服務。世界上許多具有工業能力的國家,也把國內汽車製造當成國家工業化重要的方向。

由於政府長期的刻意地忽略,消費者偏好舒適裝備,卻不重視車輛安全,國產車車商就有了法規落後的漏洞可以鑽,來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利潤。

除了沒有公開的撞擊測試可以讓消費者參考,台灣近兩年國產車車種,幾乎全部都是2顆氣囊,且沒有ESC車身穩定系統的不安全車款。但是,一些平價進口車廠商例如Mazda、Skoda、Subrau,它們的車價跟國產車差不多,6氣囊跟ESC車身穩定系統卻幾乎都是標配。

當你聽到國產車的業務告訴你「車子不是買來撞的」「只要安全帶跟2氣囊就夠了」,難道不會懷疑,如果車子不是買來撞的,那開車幹嘛要繫安全帶?想想那些被課關稅,安全配備更齊全,卻還可以賣國產價的車商,請問國產車這幾年漲價在漲什麼呢? 

答非所問的官方

2017年1月16日,明明原提案是希望公開ARTC的測試數據,交通部以公開數據不合法規為理由回絕了提案的要求,並更進一步表示,如果要成立如國外的測試機構,其「金費龐大」「目前無迫切需要」「鼓勵車商自行公布」來避重就輕迴避了民眾的提案。等了兩個多月後,也沒有車商願意自行公布,政府的勸說效果在哪裡?

{DS}

接著3月3日,立委以同樣議題質詢交通部時,交通部再次迴避原始問題,改稱「公開了怕消費者無法解讀」。事實上,公開數據與能不能解讀是兩回事情,公開數據的真正意義,在於讓消費者能夠獲取充分的資訊,可以討論與了解車輛安全性。當然,如果政府有意願讓數據更加友善,更容易解讀,就需要進一步轉換原始的數據。但前提還是先要公布數據,爾後才有民眾有沒有能力解讀的問題。

事實上,官員太小看民眾的解讀能力,我相信,政府如果把資訊公開,就會有許多「有力人士」(例如競爭廠商)願意私底下幫政府解讀,因為這對於他們的銷售有幫助。如果政府敢把資料庫公開,就會有人願意把資訊做成簡易查詢的網站,讓民眾可以簡便查詢結果,政府只需觀察後續發展,甚至不用花錢,就可以先破除民眾對於國產車車輛安全的疑慮,降低民眾懷疑政府護航車商的印象。

直到3月6日,接著有立委對交通部繼續質詢與要求,交通部才鬆口三個月內提出研議的方案。

車輛撞擊測試的意義

車輛撞擊測試其實不算什麼,它只是一種檢驗標準,事實上每一次車禍都跟撞擊測試很不一樣,就算是高級進口車也免不了發生令人遺憾的意外。儘管如此,這也不該是政府迴避的藉口。因為一致與公開的車輛碰撞檢驗標準,還是可以透過公開資訊,增加車商與車商之間的競爭,讓市場更加健全。

交通部一直強調國內市售車種也有跟隨國外一致的安全規範,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國外是雙軌制,除了最低標的碰撞法規,國外還有政府或民間單位來監督並提升車輛的安全性,並降低數字解讀的困難度,提高車輛安全資訊的透明度,以保障消費者購車權益。也就是說台灣就是半套,那種只做了一半的事情,政府實在不應該自欺欺人,還騙民眾說台灣跟國外一致。

當然,交通部提出了一些系統性與法規的問題。在現行立法院自己訂的法規之下,車商採用最低安全標準來造車,又不犯法!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雖然車商吃相難看,但回頭還是要說,過去幾屆、不分藍綠,立法院的交通委員們有不小的功勞,交通部可不算是始作俑者。

{DS}

事情的根本在於政府與立法院同仁們,有沒有決心要提升國產車的安全?台灣也不是做不來,政府與立委們願意放預算時,交通部就可以仿效美國由政府出資成立NCAP來檢驗,統一在台灣ARTC評等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安全性。

如果預算不足,透過法規要求國產車商除了ARTC也送往國外實驗室(例如納智捷車種送到英國MIRA實驗室),該實驗室也會出具等同NCAP哪個星等的報告。這時候國產車與進口車就有比較的基礎,加上一切由國外單位出報告,也有公信力。

重要的是政府自己要擬一套跟得上歐盟或是美日的測試規範,因為國外撞擊測試每隔幾年就會調整測試內容,以增強車輛的安全性。測試的車由車商提供,這樣政府的花費就不會暴增,政府每半年或是每年送車去國外檢驗,彙整報告給民眾。政府真正要再花錢與花心力的地方,是建立讓業者會害怕的抽查機制。

業者送測後,政府如果會隨機買車一併送去國外撞,看看有沒有不一樣,如果有差距,車商就不得販售該車種同時有高額罰金,不得販售可以遏止車商造假,而罰金作為政府以後抽查的基金。這樣可以避免業者拿特製車送檢,導致市售車偷工減料。

政府要是真的有心,其實不難,你把遊戲規則定好,審核制度建好,管理制度弄好,根本也不用政府花大錢。國產車廠商就得乖乖追上進口車的安全性了。

結論

我並不排斥國產車,我也很想開一台跟國外五顆星撞擊測試一樣安全的國產車,維修保養方便,價格也實惠。但政府沒有與時俱進,反而成為車商怠惰與謀私的共犯,現在的國產車安全強度都不知道,卻賣到跟人家進口車五顆星一樣的價錢,在這時候只要是稍微重視安全性的車主,根本不會考慮國產車。

要求國產車落實車輛安全評等制度,對於產業發展是有幫助的。雖然國產車背後股東有外資,但車商每銷售一台國產車,其產生的附加價值很大一部分都留在國內,成為工廠員工的薪資,成為國內衛星廠商的營收;而市場每多賣一台進口車,就有一大部分附加價值算到外國人的所得當中。

這幾年國產車佔市場比率逐年下降,除非政府打算放棄汽車產業,否則真正的保護應該是提升產業的競爭力,提高國產車的國內市占率。建立與國外相同的評鑑標準,洗刷鋁罐車的惡名,讓消費者重拾對於國產車安全度的信心,也保障車主與家人的人身安全,政府責無旁貸啊!

作者簡介_黃紹博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