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因為「股價指數」是由「一堆公司的股價」算成的。而「股價」就是「一股多少錢」,單位是「美金」。每一股,代表著公司背後的淨資產(股權 = 資產 - 負債)。
假如蘋果公司一股的淨資產是一顆紅通通的美國大蘋果,而蘋果公司一股的股價是1塊錢美金。經過了通膨後,現在要拿1.5塊錢美金才能換到一股蘋果的股票,可是一股蘋果的股票還是能換到一顆紅通通的美國大蘋果。
假如每股的淨資產沒變,只要錢變薄,股價就會上升,大盤指數也就會上升。依此類推,如果直接用現在變薄的幣值來推算2000年的那斯達克指數,那當時的歷史高點應該是7300多點。
「7300點」只是個大概的估算,但是足以看出至少現在的那斯達克指數,離當時的泡沫高點還有一段距離。
我們來看看另外一個重要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本益比如何(資料來源):
可以看到,目前整個S&P500的本益比,距離泡沫破滅前的本益比也有一段差距。由以上皆可看出,美股大盤還不到「泡沫破滅」的時候。
所以這代表現在可以買進嗎?別急。雖然大盤離泡沫破滅還有一段距離,但最近有個不確定因素 - 升息。(當然,川普總統也是個很不安定因素)
升息對於負債累累的公司影響是?
我們都知道2008年發生了金融海嘯,當時美國聯準會為了拯救情況緊急的局面,不得已開啟了印鈔機,而且還一印再印。QE1...QE2...QE3...而且後來各國也如法炮製,中國、歐央、日央都一樣,讓公司能夠用很便宜的資金去擴張和增產。只不過2017年的現在,聯準會要升息了,而且聽說是「2到3次的升息」。
本來只要1塊錢的利息,現在要付1.5塊了(此數字只是舉例)。這直接代表成本增高,淨利下降。此時,那些負債較高、利息支出較重的公司,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因為這代表他們將承擔更大的成本壓力。 而當然,升息通常代表聯準會對經濟投下信任票,因此,如果該公司真有競爭力,那它的營收將會隨著經濟擴張而提升,最後重新回到淨利上漲、股價上漲的軌道。
那麼美股中哪些公司利息支出較為沉重呢?
我們一樣用之前曾提過的CNBC股票搜尋器來查詢。查詢之前,跟各位介紹一個指標:「利息覆蓋率」(Interest Coverage),這個指標是用公司的「稅前、息前、折舊前淨利(EBITDA)」,去除以公司的利息支出。
如果一間公司的利息覆蓋率越高,代表它的淨利高過利息支出越多,也就越能應付升息帶來的成本壓力;反之,如果利息覆蓋率越低,那它的淨利可能比利息支出高不了多少。所以,我們要找的就是「利息覆蓋率較小」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