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手術案例告訴你,為何不建議投保「手術險」?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平台,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網站:http://my83.com.tw/
Facebook 粉絲專頁:小資族聰明買保險

手術 醫療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這篇要來說明,為何現階段不建議投保,醫療險當中的「手術險」項目。

目前市面上的手術險,大多區分為終身險和定期險兩類,然後列出密密麻麻的手術項目,再依照所做的手術給予不同倍數的理賠。但問題就來了:

若將來遇到未在保單上出現之手術名稱,該怎麼辦?

這句話代表:不管是哪一類的手術險,在現階段醫療科技的進步下,保障勢必會走到一個瓶頸。

《現代保險》雜誌2013年一篇名為〈醫療進步神速,保險跟得上?〉的文章裡,清楚提到手術險的問題:

「一位保險公司商品設計主管指出,任何險種的費率精算都需要五到十年的經驗值,也就是說,新的醫療技術至少要發展五到十年才會納入商業保險給付,因此即便是號稱給付項目達一千多項的手術險,也無法保證日後完全不會產生手術認定的爭議。」

舉三個爭議例子來說:

1.腎結石:
早期腎臟結石摘除手術,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加上割開腹部20~30公分,才能取出腎結石,風險不小;但自從引進「體外震波碎石器」後,因為可以通過電擊或電磁場產生的震波,聚焦後產生能量震碎體內結石,所以這類手術就不需動刀,也無須住院。

2.腦部腫瘤:
原本需要動開顱手術才能取出,現在透過放射線手術設備,如光子刀、珈瑪刀等就能治療,免除開顱手術可能面臨的感染風險。

3.病毒疣:
它是一種會形成單一或多個,像小丘般突起的粗糙顆粒。過去是動手術將它切除,而目前已經可以利用冷凍治療方式,透過用溫度極低的液態氮,破壞皮膚表層組織,達到醫療效果。

這些疾病因為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造成手術方法的改變,就是手術險這類保單遭遇的困境。

而當保戶採用醫生所建議的新療法,但該療法不在保單的「手術名稱及費用表」中時,保險公司常常會單方面認定,這些替代性手術與保單條款所列的手術定義不同,或是單方面自訂新型態手術的理賠金額,如此一來就會出現理賠上爭議。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