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下市的七年期間,億豐進行全面大改造。從工廠廠房通道動線,到產製流程,無一不改,年年改進項目破千項,光是二○一五年全年,就有三千五百件改進案,比○四年多了兩成,例如工廠廠房的平面圖,初版就改了七次。
成立幾十年的工廠要大改革,硬體整建還是小事,要如何讓員工、合作廠商跟著公司方向,難度就更高了。一名億豐員工說,剛開始,公司曾遇到反對聲浪,甚至有廠商不願配合豐田生產管理系統要縮短交期、多樣生產等難題,而放棄合作。
粘耿豪遂採行獎勵制度,鼓勵工班小組每個月檢討績效,並自主提出改進案,獲得採用者,可獲獎金及獎狀表揚。例如在百葉窗穿片的這項流程,柬埔寨工廠的班長發現工人使用一般的直角桌子,不容易施力,提出改成弧型桌面,這使得每一片穿片速度快了三秒鐘,比原先所需時間縮短二○%,每小時就能多穿六十片,大大提高產線效率。
整合,拉繩到包材都做
產品成本少兩成,交期縮短
「改一項工序不難,但所有工序都要跟著調整,這難度很高。代表所有人都要能跟上這個腳步。」一位成衣製造業主管分析,工廠的全面改善,對經營者、員工都是一大考驗。
有上游廠商因為受不了精實管理的挑戰而放棄合作,億豐乾脆自己擴大生產幅員:二○○一年開始大規模垂直整合,從百葉門的原木生產、百葉窗的拉繩,到金屬、塑膠零件,甚至是包裝的紙箱、紙板,億豐統統自己開生產線。等於是從做窗簾,跨足到其他零配件產業,生產流程、所需技術都不一樣,更增加管理難度。
例如紙箱包材規格就有上千種,億豐直接採購瓦楞紙捲、添購機器,從紙板裁切、緩衝包材設計,全都自己來。粘耿豪親自帶頭做,曾經為了包裝的防撞緩衝材料的重量,親自打電話跟員工溝通,就連多一公克都要仔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