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告訴你,為什麼分析師的投資報告大都是評「買進」?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進一歩去「分析」分析師這種行業,與其說他們擅長數字和產業,不如說他們更擅長心理學,舉例來講,如果有五家追蹤台積電的分析師,其中有四家發表了強烈買進(Strong Buy)的報告,但是你不那麼看好,你會怎麼做?A.依自己的意思,給了賣出(Sell)的評等;B.閉著眼睛,先評Strong Buy再寫理由;C.採取一個中性的評等,如Buy or Neutral(中性)。

更多人或許會考量後果,如果你給的是Sell,但台積電的財報真的非常好,那你馬上成為最不準的分析師,而且公司內部和你的客戶─台積電會非常不喜歡你,相反的,你和大家一樣給了Strong Buy,結果台積電財報非常的差,結果會是,台積電「低於市場預期」,你只不過和大家一樣都「看走了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同樣的道理也運用在EPS的預估上。這就是我前面所說,各家預估的數字都會相去不遠的主因。

事實上,分析師這個工作和公司簽証會計師一樣存在利益衝突,理論上,會計師是受股東所託,監督公司是否符合會計制度的公正第三人,問題是決定雇用哪一家會計師的,卻是公司的經營者。同樣的道理,理論上分析師是公正的評估者,問題是,會計師事務所至少還是獨立的公司,分析師背後則是大型的券商或投資銀行,相較於研究報告服務客戶和自營部,他們和這些受評價公司間,還有更多生意的往來,投資顧問、IPO & SPO、M&A...等,所以你就不難了解,為什麼多數的投資報告都是買進了,甚至在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應該說詐欺案)─ENRON(安隆)發生前,還有一堆分析師是叫進的。

很多人都能了解,第四台電視那些每天精準預知哪支股票會漲的「老師」,如果他們真的那麼準,就自己做就好了,何必出來「救世」?對照一下這些分析師,如果真的那麼準,那他們應該也可以預估到自己的公司要不保了,不是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