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真的是虧本生意!一張圖告訴你,台灣早就「實施負利率」了

透過數據,我們聚集各領域的專家,檢視時下重要議題及產業趨勢。當我們聚在一起,用數據說話,說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觀點。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用數據看世界。

網站:http://group.dailyview.tw/

沒錢
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錢放著一定會生利息?

曾經聽一位老師上投資學相關課程,談了很多理財規劃,當大家問老師平常如何為自己理財時,他回答:「只有定存,因為對他而言風險最小。」猶記得小學三年級,學校要我們到郵局開戶,為的是培養「儲蓄」的習慣,當時只被教導要懂得節儉,如今想來,存錢又有利息,不就是一種投資嗎?不過,當有一天,大家把錢放在銀行戶頭,存摺的數字非但沒有增加,反而還變少了,你會作何感想呢?

努力回想學過的經濟學,似乎都特別強調「名目利率」不可能為負值,然而,在經歷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面臨嚴峻考驗,為了提振經濟,各國紛紛祭出寬鬆貨幣政策,除了非傳統的量化寬鬆(QE),另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丹麥於2012年12月首次實施的「負利率」。

負利率指的是金融機構把錢放在中央銀行,非但沒有孳生利息,還得付錢給央行,此舉當然是希望藉此讓銀行將資金轉向市場,以提振經濟跟消費。截至2016年1月底,目前實施負利率的主要國家包括歐洲央行、丹麥、瑞士、瑞典與日本。

資料來源:2016-01-30 03:19 聯合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圖片放大

貨幣寬鬆、口袋卻緊?

曾聽過一則笑話,一位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銀行裡的錢都是客戶的,你是怎麼賺到那麼多錢的?」爸爸就叫兒子從冰箱裡拿了一塊肥肉出來,然後要他再放回冰箱,兒子不解地問:「這是什麼意思?」爸爸只淡淡地說:「看看你的手上是不是有油水了呢?」

「負利率」真的達到央行預期的成效了嗎?結果其實相當有限,因為在衡量微小利息成本以及將資金投入高風險市場的不確定性下,金融機構眼前還是偏向保守,甚至再將成本轉嫁給一般客戶。丹麥最大銀行Danske Bank的執行長Eivind Kolding就曾說過,銀行提供給客戶的存款利率最低就是零,不可能為負值,銀行必須透過其他方式來彌補央行負利率的損失,因此只能提高貸款利率。如此,成本又轉嫁出去了。

儘管負利率措施是針對金融機構,然而,寬鬆的貨幣政策卻已把整體利率往下拉,雖然民眾存在銀行的錢不至於沒有利息,但卻也是微乎其微,而多數民眾也不願把資金投入到其他高風險市場,形成利率向下但資金流動性卻沒有增加的情況。

存款利率雖然不至於為負值,但若根據費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實質利率近似於名目利率與通貨膨脹率的差,那麼各國的實質利率很明顯地已經為負的了,換句話說,民眾的實質消費力是下降的,錢放在銀行所生的利息無法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相形之下,我國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表示,負利率是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台灣的情況和其他國家不同,仍有採行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空間。不過,隨著央行降息,同時也導引了銀行存貸款利率下降。

利率調降,主要目的是希望刺激投資與消費,提高經濟總產出,不過目前看來,民眾或廠商普遍抱持的預期心理是經濟情況不太樂觀,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再往下,致使民眾或廠商不願增加消費或投資,甚至可能減少,使得貨幣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除了祭出財政政策外,也該趁此機會好好思考如何整頓轉型。

曾經在思考負利率對個人的意義是什麼時,突然憶起一首童謠「三輪車」,裡面唱到「要五毛給一塊」,好像在告訴我們,只要夠努力且願意付出,得到的報酬會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如今,在付出的同時可能得再額外犧牲一些東西,那我們還能毫無保留嗎?

延伸閱讀:別再把錢傻傻放定存!愈是相信「現金為王」,你就會愈窮

本文獲「大數聚」授權轉載,原文:還在把錢放銀行?小心「負利率」時代、讓你不斷「付利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