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金管會在2019年11月宣布調降2020年「壽險業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今年5月宣布7月還要再降。對保戶而言,一年連兩降責任準備金利率,代表購買相同保障或給付保費支出要增加,投資保單的隱含報酬率卻要縮水。
很多人知道只要金管會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保費就會漲價,但不一定知道為什麼,以下就簡要解析一下。首先, 利率調降為何責任準備金會增加?「責任準備金」雖然有個「金」字,但不要誤會是一筆錢或資產,它是壽險公司最大的負債科目。保單賣出後,保險公司未來可以收到各期保費(現金流入),以及未來要付出去的各項給付(現金流出),一般來說都是保費收在前期而給付在後期。
保險公司必須計算保單應該提多少負債(也就是責任準備金),精算概念上是把未來一筆筆現金流出(給付)金額,用一個利率(就是前面提到的責任準備金利率)折現後算出現在的價值,再減掉未來各期的現金流入(保費)金額的折現價值,二者的差額就是責任準備金負債。如果調降這個折現利率,代表不論未來現金流出或流入的折現值都會變大,二者相減的餘額也會變大,就是責任準備金負債會增加。
為何責任準備金增加,保費就會增加?責任準備金負債增加時,會計上必須計入一個對應的費用科目,費用科目增加代表當年度的獲利就會下降,獲利下降相對會讓公司的淨值下降,淨值下降又會影響到公司的資本適足率。保險公司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提高保費,去彌補這一塊準備金費用增加的缺口,做法就是把計算保費的預定利率,跟責任準備金利率同步調降即可。
整個調整邏輯就是,當市場的利率降低,代表資金的投資報酬率也下降,保險公司在計算保費的預定利率也應該調降讓保費合理提高,但保險公司常因市場競爭並不一定會同步調降,導致利差損的機率提高,此時金管會就會從負債面出手調控風險,降低準備金利率使保險業提高負債金額,進而給保險公司財務壓力,導引調降預定利率,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當然就苦了想賺取微薄報酬的消費者。
小檔案_彭金隆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經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副祕書長、金管會人身保險保單審查委員
◎現職: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延伸閱讀
▶ 儲蓄險》近2個月千張保單降利率,目前「這類保單」利率最高
▶ 明年壽險保費漲定了!儲蓄險漲幅最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