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台灣「專注做代工」真的能賺!關鍵在...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

資料來源:http://www.intracen.org/itc/market-info-tools/statistics-export-product-country/
圖片放大

雖然全球近年來貿易環境驟變,台灣製造業出口走得艱辛,不過台灣不需要妄自菲薄,台灣製造業在全球有許多領域仍具備高度競爭力,尤其是許多零件項目,從科技、醫療器材、汽車零組件、機械到紡織產業,這些都是過去台灣非常擅長的領域,未來數年可預期是網路科技運用在許多人類生活和家庭蓬勃發展的時代,物聯網、智慧家庭環境、雲端科技都會是重要的高科技產業,但全球能和台灣抗衡者其實不多,台灣最強大的優勢是,不管有多高科技的產品,只要能量產,台灣都可以把這些產品變得「物超所值,物美價廉」,台灣的強項就是Cost down(編按:降低成本)。

雖然德國和日本等製造業大國擁有高階技術,但對他們來說,即使有技術,考量商業實質條件下,產品量產後未必能達到營運效益,台灣適合跟這些國家合作,對方技術合作,台灣製造,雖然中國也能把製造業商品Cost down,但整體品質遠不如台灣,全球能把高科技產品做到物美價廉的國家,大概只剩下台灣和南韓,但南韓條件更好,因為南韓三星具備的技術顯然比台灣更豐富,不過同時擁有技術和低價量產能力,不代表就能在商場上獲勝,如果台灣能和美、歐、日等擁有技術的企業合作,商業效果未必比南韓差。

唯有不斷改良和創新,提升競爭力,才能甩開競爭者,如果趁還有優勢時怠惰,競爭對手是會成長的,一旦優勢沒了,你就會被市場機制淘汰,但讓企業在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貿然轉向改良和創新,同時面對商場上的高度競爭,也未必是好事,所以最好的折衷情況是,做研發和創新的同時,可以讓企業繼續做擅長的業務,像汽車產業的零組件,配合機械和科技產業,台灣很有機會發展出物美價廉的「電動車」,企業們還是做自己擅長的領域,但兼顧研發的部分。

既然台灣製造業最強的是製造代工,全球市場能和台灣抗衡的對手就只有南韓,那不如繼續專攻製造代工產品,但製造業量產後,製造利潤會大幅下降,所以應該走在業界的前端,在一個產品的量產興衰循環過程中,台灣只打上半場,下半場的供給飽和低利潤競爭,留給其他國家,然後繼續研發和代工製造新的產品,而台灣政府適合媒介台灣企業和歐美日業者,讓台灣業者可以獲得技術協助,這是政府應該做的,剩下的就交給企業和市場機制去運作。

製造代工向來是科技產業重要的環節,但一樣商品隨著量產產能大幅增加後,營運毛利會大幅下降,這無可避免,但這不代表製造代工在未來不可行,台灣過去就有一段時光受惠於製造代工帶來大量的貿易財,但隨時代變遷,台灣製造業對於製造代工可永久做下去的觀念必須改變,在A產品代工出口效益最高時,就居安思危尋找B產品,同時準備製造代工B產品,當A產品進入產能過剩的飽和循環期,伺機轉入代工B產品,等B產品代工出口效益最高時,再尋找C產品,一尾魚只吃魚頭和魚身,魚尾留給別人,趁別人吃魚尾,趕緊去找下一條魚,而不是等吃完魚尾後,跑在別人後面,吃別人留下的魚尾。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