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li-penny@flickr,CC BY 2.0
圖片放大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經說過:「你不要再以為,只要咬一咬牙,好日子就會回來,你已從中產階級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如今M型社會已不再是個理論,而是許多國家都發生、越演越烈的事實。
不管是美國、歐洲、亞洲新富人的崛起,更強化了當年提出的這個理論,原本以為人人均富的理想世界,竟然是遙不可及的夢...
富人之間的合作、消息互通,讓賺錢變得越來越快。當自己累積財富的速度在中下段,但還維持著原本的消費水準,這就像人和汽車賽跑一樣,只會越輸越多。在沒有採取突破性作為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滑到M型左半邊。
買房用現金、買車如買菜
危機往往也潛藏著商機,M型經濟讓高所得精緻消費業直接受惠,例如:珠寶精品業、高階手機與消費型電子、高級進口車等產業,這些物品也不一定是大額消費,但相對同類商品、服務的價格往往高上好幾倍,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奢侈品」。
以台灣的車市為例,在2014年的總掛牌數已來到9年新高,其中高級車佔總體的15%,代表每賣出100輛車就有15輛是高級車。
奢侈品,其實就是企業品牌內涵發展成功的產物,唯有在業界取得最高等級,其知名度才會讓人一聽就想:「哇,這不是XXX嗎?」品質當然不在話下。但畢德歐夫相信更多的人不是因為實用才買,而是人們對其奢華的外表顯而易見,才會給用的人帶來榮耀、給看到的人感到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