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到多少錢才能生小孩?一個奶爸真誠告白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沒有辦法花時間陪小孩,就算經濟能力足夠,也未必能當個合格的父母。這裡講的並不是不知道怎麼逗小孩、不會講故事給小孩聽之類的個人能力,而是心態。

有些父母也許收入很高,但是卻將小孩24小時都交由保母照顧,只有週末才把小孩接回家。或許這樣的父母在經濟能力上被認為是「夠格」養小孩的,但是在陪伴小孩或照顧小孩的責任心上,卻未必是合格的。

通常父母「想要」給小孩的,遠比小孩真正「需要」的還多。但是卻通常忘記了父母最重要的付出,並不是金錢,而是時間。有沒有做好準備,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從願意花多少時間陪伴小孩來看,比願意花多少金錢還要明確。

買下一整個書櫃的繪本,這是花錢就辦得到的事情,但是對小孩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每個禮拜去圖書館借兩三本繪本,回家花時間和小孩一起閱讀,這才是更重要的付出。當然,買得起也願意花時間,那是最棒的。

Q:我不是不想生,只是想等到經濟充裕點再來生小孩?
A:我的朋友曾經有過一段有趣的對話。結婚了幾年的妻子對丈夫說,我們生個小孩好不好?丈夫很為難的說:「可是我們現在的收入不多,可能養不起小孩。」而妻子則說:「哼!你和我結婚的時候,你就沒擔心過養不起我們兩個?」

許多人都一直想等經濟充裕一點再生小孩,但到底要達到什麼標準才夠呢?通常一眨眼就四、五年過去了,錢未必有存到,但是年齡卻開始拉警報,女生到了34歲,就進入風險逐漸增加的高齡產婦階段。年紀到了,有時候不是想生小孩,就可以很順利懷孕。

如果有個女孩子大學畢業就生小孩,可能會被多數人認為很早,但是其實並不是她太早生,而是大家都太晚生了。越晚生小孩,無論小孩或媽媽的健康風險就會越高,父母照顧小孩的體力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只是大家都覺得太年輕、剛出社會,應該多存一點錢,多拼一點事業,然後就錯過最黃金的生育年齡了。

就拿我和我國中同學來比較好了。我同學二十歲結婚,現在小孩上國中了,三十幾歲的他正好在最巔峰的時候,衝刺著自己的事業,小孩則努力著自己的課業和興趣,一家人都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而我三十歲才生小孩,也同樣在拼事業的最關鍵時刻,但是體力已經逐漸下滑,小孩感冒發燒,熬夜照顧的隔天自己也昏昏沉沉,不像是二十幾歲熬夜幾天都沒關係。更難過的是,有時候還會面臨到底要拼事業還是陪小孩的痛苦抉擇。

再過個幾年,當我們四十幾歲的時候,我同學小孩已經大學畢業了,所有的收入可以為自己將來的退休做規劃,但是這時候的我,小孩正要進去教育花費最高的階段,如果收入不是遠高於生活支出,就得等到五十幾歲才能開始為自己打算,但那時候離退休已經很近了。

而另外一個月光族的朋友,也很想生小孩,但是卻總是存不到錢。後來才發現,他的手機都是最新款,通話費每個月好幾千,每兩三天就吃一頓大餐,我就跟他說:「生小孩以後,你也沒那麼多時間在外面玩了,每個月少吃兩頓大餐,就夠小孩奶粉錢,電話少講一點,省下來的通話費就夠買尿布,而手機別那麼常換,小孩的治裝費也有了。」

如果真的想生小孩,那麼「錢不夠」這個藉口的確很好用,但卻不見得符合實際的情況。

最後,再引用一句俗話:孩子帶財。這並不是一種迷信,而是生了小孩,的確帶會給父母動力,為了小孩,錢會努力存,工作會努力打拼。事實上,生小孩反而是改變自己生活型態的一個大好機會。

若你已經做好了當父母的心理準備,真的願意花時間陪小孩成長,那就早點生吧!其實日子過得去就好,不一定要強求經濟能力要好到某一個水準,因為通常都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錢卻沒有存到多少。

一次算給你看,從懷孕到小孩念小學前...「窮養」和「富養」,花費差到400萬

生小孩真的要算時間》中外研究皆證:9月出生的孩子「最有錢途」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