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供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教學服務,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萬,自製Podcast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超過300萬次。
摘要
面對關稅談判,台灣車市關稅壁壘有望鬆動,少了價格優勢,對本土車廠構成正面衝擊。然而本土車廠如和泰車與裕隆集團仍擁有部分在地經營優勢,有望在政策與市場重構之下爭取喘息空間。
在關稅仍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編按:8月1日白宮公布對台灣將課20%對等關稅,屬於「暫時性關稅」),進口車關稅是否重新談判,連帶對整體汽車市場版圖的影響,都成了關注焦點。
在貨物稅與關稅更明朗之前,消費者翹腳捻嘴鬚,貿易商也不敢貿然清關,2025上半年車輛銷售衰退14.4%,跌破20萬輛大關。
這個觀望是值得的嗎?
畢竟對消費者來說,目前台灣進口車需負擔17.5%的關稅、25%的貨物稅與5%的營業稅,車價超過300萬元的話,還要再加一個10%的特種貨物與勞務稅,以及相關的技術性非關稅貿易障礙。種種關稅與阻礙,則出於保護本土汽車工業的目的,至於70年來成績如何,倒是見仁見智。
而關稅議題當頭,本土車廠的期待則是偏好調降貨物稅,對整體汽車產業是利多。若是零關稅的狀況,不只將縮小進口車與國產車價差,過去在台組裝的日系車,也可能改採直接進口,協力廠就地失去競爭力。
以現有本土車廠而言,多數仍仰賴既有合資或技術合作,例如和泰車代理Toyota、裕隆與日產合作、中華車則經營三菱平台。然而,這類合作多半建立在過去內需保護基礎上,若整體國產車銷量持續下滑,原廠授權與生產規模恐將受到挑戰。不過,這也是個機會,觀察本土汽車業者除了售車,還有哪些累積的在地優勢來應對。
和泰車:售車本業小幅成長,Maas移動服務多元獲利生態系
以汽車股市值龍頭和泰車來說,雖然上半年整體車市衰退,前四個月尚能維持較去年小幅成長的成績。
圖1:和泰車法說會簡報
上半年累計合併營收為1,376億800萬元,雖年減1.5%,仍創歷年同期次高,最高為2024年上半年合計1,397億6,300萬元。
上半年營收年減最多則是6月單月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市場氛圍轉趨保守,6月合併營收191億7,300萬元,較去年同期衰退約18%。
圖2:和泰車每月營收變化
除了售車本業,1999年成立的和潤與和運租車有集團優勢支持,前者是汽車融資的龍頭企業,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和運在租車領域也穩居業界,2015年旗下子公司和雲推出iRent共享汽車服務,成為臺灣最早的共享汽車品牌。
2018年,隨著豐田汽車宣布將由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和泰車隔年即成立MaaS(Mobilityasaservice)先進策略本部應變轉型需求。除了推出計程車派遣服務yoxi,也跨足電子支付與電商領域,並陸續推出出旅行相關事業、電能事業等,以集團資源打造整體生態圈。
儘管相較於售車本業,相關業績貢獻占比仍不高,但和泰車分析,藉由各項移動服務的串接,集團可提供更多出行服務,亦可從中尋求多元獲利利基。最後,雖然技術多由豐田主導,和泰車好歹旗下也有國瑞汽車能外銷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