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摘要
金融業資產負債表獨具特色,負債占比遠高於一般企業。銀行業重視放款與存款間的配置,透過資本適足率、逾期放款比率與備抵呆帳覆蓋率三指標評估風險。保險業則以保險負債為主,獲利仰賴保費與投資運用,需留意資金配置風險。金融控股公司依營運主體分為銀行、保險、證券三類型,投資人應針對其獲利結構與風險來源做深入分析。
2.保險業負債
保險業吸收保戶長期而穩定的資金,主要負債是「保險負債」,用來支應未來客戶理賠、保單紅利、還本壽險等資金的需求。以國泰人壽為例,保險負債7兆元,佔總資產比重為78.33%。
對投資人來說,挑選保險股,重點是看它如何賺錢、控管風險、運用資金。好公司應有穩定的保費收入、合理的成本支出、穩健的投資報酬,且資本儲備充足,能應對市場變化。若公司主要靠高風險投資或銷售儲蓄險來獲利,未來可能增加財務風險,投資前須多加評估。
金控》依據營運主體可分為3類
金融控股公司(簡稱金控)是因應全球綜合銀行的潮流,打破數十年來證券、保險、商業銀行等必須分業經營的限制,展開交互整合與交叉銷售,發揮更強大的競爭力量,提供客戶一次購足的服務。
國內金控集團雖然涵蓋保險、銀行、證券等各事業體,但是艦隊旗艦的營運主體不同,獲利結構及經營風險也有很大差異,可概略分為「以銀行獲利為主的金控」、「以保險獲利為主的金控」和「以證券獲利為主的金控」3類(詳見表2)。
「以銀行獲利為主的金控」、「以保險獲利為主的金控」前面已有提及。而以證券獲利為主要來源的金控,其獲利會與股市走勢高度相關,風險較大。投資人須特別關注金控的證券業務規模、自營部門的風險、股利發放政策,以及風險控管方式。另外,整體經濟狀況和行業趨勢,也會對金控的獲利帶來重要影響。
由於不同獲利結構的金控,觀察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法人在研判一家金控的獲利能力與成長動能時,會拆解金控的營收組成,然後逐項分析。例如多少來自證券業務?多少來自銀行業務?多少來自保險業務?然後搭配可能變數進一步分析。例如股市上漲,金控內的證券經紀與壽險的證券投資就可能會因此受惠。又如市場利率走揚時,可能有助於壽險,但可能縮小銀行業的存放款利差。
不過,當金控子公司打消呆帳,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項下就會出現大筆的「未實現長期投資損失」或是「未分配虧損」;相對的,損益表上單月營收則會出現負數,投資人可千萬別以為是印錯了。
財務長教你看重點_台灣金融股PBR介於1.5~1.8倍
金融股的股價分析,多以股價淨值比(PBR,股價除以每股淨值)來看。金融股PBR僅在2000年台灣營建業進入歷史谷底時,曾經兩度跌到1.2倍以下,隨後大約回復到1.5~1.8倍之間,也成為20年來的主要震盪區間。儘管市場認為,PBR應該提升到1.8~2.3倍,但是台灣金融股始終擠在僧多粥少的亞洲一隅,以傳統存放款利差為生,因此難以獲得較公平的評價。
博客來購買連結
延伸閱讀
金融股股利預估》兆豐金、玉山金、中信金股利預估出爐!中信金有望打破「1元金」?獲利、歷年配息一次看
「大到不能倒」的金融股不能存?定期定額全衰退!存股族「中途下車」是警訊?
書籍簡介_會賺錢的人都這樣讀財報!財務長教你挑對績優股、避開地雷股

作者:劉心陽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25/04/16
作者簡介_劉心陽
投資策略專家|資本市場操盤手|企業經營顧問
台大會計系、台大新聞所、南開大學(中國天津)經濟學博士。曾任職鴻海集團富佳生技財務長,台灣東洋集團東生華製藥三屆董監事與副總經理、生寶瑞安集團財務長暨瑞安大藥廠副總經理、漢康-KY財務長、中華開發金控大華證券(研究、承銷、經紀、代操、自營等業務)、荷銀光華投信、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時報》財經記者。因歷練充沛,橫跨諸多領域,可從各種角度交互觀察企業經營與資本市場運行之道。
現為威旭數據科技財務長、富佳生技監察人、凌越生醫董事。仍持續協助企業進行IPO規劃、財務策略布局與資本市場整合。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讀財報,對產業趨勢有敏銳的觀察力。著有《網路駭客──電子商務安全實務》、《上海股票一點通》、《我的第一支股票會賺錢》、《操盤人教你看財務報表》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