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烱德分析師像你鄰家好大叔
在金融市場30年資歷,講盤有理路且淺顯易懂。
敢於判定走勢多空方向外,擅長運用技術分析預先掌握關鍵價位,且能在關鍵未出現明確多空訊號時,同時交易操作空間符合「盈虧2:1」時,才會執行交易。
擅長設定移動停利,由短做長。潛力股的基本面及技術面教學,能讓市場投資人驗證及學習。
台股攻略掌握方向 抓住趨勢,戰勝多空轉折大叔帶你攻略台股!
畫線、定價、到實戰,實現獲利看的見!
著作:
連「渡邊太太」都想學的 K線匯率課
烱大叔的YT頻道,每天都有畫線、定價,影音教學
摘要
1.2023年全球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55°C,創新高並首次突破《巴黎協定》1.5°C門檻,氣候危機加劇。
2.氫能因高能量密度、零排放特性,成為減碳關鍵,尤其應用於重型運輸、工業製程和儲能。
3.全球綠氫市場預估2033年達1,658億美元。台灣相關布局包括亞力、中興電、台塑、華新等廠商。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估計,去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1.55度,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甚至超越2023年的紀錄,更是首次明確突破《巴黎協定》所設定的攝氏1.5度的臨界點,顯示氣候變遷的威脅已經愈來愈嚴重。
至於讓地球溫度節節攀高的原因,跟石化燃料脫離不了關係,特別是煤炭、石油跟天然氣的燃燒,其中,交通運輸作為碳排放的重要「貢獻者」之一,更是各國主政者亟欲解決的問題。在眾多選項中,氫能憑藉高能量密度和零排放等特性,逐漸成為減少交通工具排碳的關鍵。不僅如此,氫能特別適用於,那些難以直接電氣化的交通工具,例如:重型卡車、長途巴士和飛機等。
除此之外,氫能也有其他用途,舉例來說,在工業領域中,綠氫可以代替傳統的化石燃料,而鋼鐵業正在測試,以綠氫取代焦炭,進行直接還原鐵的生產,預計可以降低碳排放量達9成以上。
另外,氫能也能用來儲存過剩的電力,解決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問題,進而提升電網的穩定性,而上述的應用,都使得氫能產業有著非常大的想像空間。根據研調機構的預估,2023年,全球綠氫的市場規模,落在62.6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成長到1,658.4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到38.8%。
綠氫市場規模

在產業趨勢確立後,接下來,大叔要帶著大家了解一下,氫能產業的技術與發展方向。目前,灰氫、綠氫和藍氫,是氫能產業中,最常見的三種型態,它們根據原料、來源、碳排放和技術路徑而有所不同。
灰氫是目前全球最廣泛使用的氫氣型態,它是通過蒸氣重整與煤氣化等兩大技術,從天然氣中提取氫氣,前者是透過天然氣與蒸氣在700至1,000度以上的高溫反應,後者則是透過煤炭與氧氣反應,相關技術已經應用數十年,不但設備成本低,而且還能利用現有天然氣管道與工業設施來製作,缺點是,製作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為改進灰氫的生產方式,目前業界也將導入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例如:在反應器後端加裝CCS系統,捕捉二氧化碳,並且儲存於地下或用於工業二氧化碳,這種方式也被稱為藍氫,是一種過渡的解決方案。
而目前市場最期待的解決方案則是綠氫。它的原理是,把水電解後,生成氫氣和氧氣,由於是通過可再生能源驅動電解水製成,因此全程無碳排放或近零排放。不過,因為生產成本高,每公斤大約3至6美元,加上電解槽的壽命最多只有10年,所以技術難度仍然偏高。
除了製造成本較高,轉換效率不佳之外,目前氫能產業的另外一個主要瓶頸是,儲運技術的限制。由於氫氣的分子小,而且還容易滲漏,導致它在儲存、運輸和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爆炸的風險。以原理來看,目前儲存氫氣的技術有:高溫壓縮氫氣、低溫液態氫、金屬氫化物儲氫,以及化學儲存等方式,其中,「高溫壓縮儲氫」為主流,可是,運送過程要格外小心,而「低溫液態氫」則是將氣態氫冷卻至攝氏-250左右進行液化,不過液化過程會出現能量耗損,加上必須使用特殊的車輛運送,因此成本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