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與主管吵架、對工作沒信心,這些問題可以解決嗎?前台積電主管教你4方法

品碩創新管理顧問創辦人及執行長
輔導企業經驗逾20年,授課企業達500家
曾任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
榮獲「卓越工程師獎、台積師鐸獎」
「國際PJ法」創辦人
《商業周刊》專欄作家
《職場冰淇淋》Podcast節目主持人
著有《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思維的良率》、《思維的製程》

線上課程:台積電前主管彭建文教你:20種高效能思維工作術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彭建文分享其國際PJ法,強調辨識問題的重要性,他認為問題需量化才能有效解決。本文介紹AIG方法來量化問題,並針對無法量化的問題提供4種應對方法。

每當我有空時,我都會查看《職場冰淇淋》Podcast裡節目的排名。在 2024 年,節目表現相當穩定,幾乎每一集都能進入商業類別的前200名,這對於競爭激烈的商業類別來說是很令人高興的成績,由於我們也沒有專業的經營Podcast團隊,因此這樣的成績更顯得難能可貴。

有趣的是,每當我去企業培訓時,常常會遇到上課學員表示,是因為「職場冰淇淋」而知道彭建文。這些聽眾往往是在網路上偶然發現節目,覺得內容實用且有收穫,進而成為固定收聽的聽眾。這些正面的回饋,都是我們繼續經營的動力與成就感,當然更要感謝我們Podcast經營的團隊。

對於經常看彭老師文章的商周讀者來說,應該知道彭老師有一套國際PJ法,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性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在這個方法中,辨識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如果假設他不是問題,你認為他是問題,進了下去解決,那不就徒勞無功。但相反的,如果他是問題,而你認為不是問題,一旦亮成大禍,這時再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可能就來不及了,又或者你認為是問題,但是你的主管認為不是問題的話,那問題無法達成共識,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大家吵來吵去,很多情緒化的反應都出來了,到時候會造成兩敗俱傷,因此可見辨識問題是多麼重要且關鍵的事情。因次這一次,我們就來探討「如何辨識問題」?

彭老師在上課時常說:「如果問題無法量化,就無法解決。」這句話的含義是,當在職場上討論問題時,如果只用形容詞來描述,往往無法讓同事或主管明確理解問題所在,也就難以找到解決方案。因此,辨識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問題量化。

以「會議沒效率」為例,這是一個形容詞描述。要將其量化,首先要找到指標。在這個案例中,衡量指標是會議時間,接著再使用AIG方法來辨識問題:

A(Actual):現況水準,例如:現況開會4小時。
I(Ideal):理想或目標,例如:目標2小時。
G(Gap):差距,即2小時。

透過AIG法,你就會知道會議沒效率是一個問題,所以通過這樣的量化,溝通變得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理解問題的程度和改善的方向。

再舉2個例子:

1.銷售業績不好是問題嗎?
指標:業績數字
A(Actual)現況:年營業額1,000萬。
I(Ideal)目標:年營業額800萬。
G(Gap)差距:沒有差距。
因此從AIG法得知,銷售業績不好其實不是問題,因為現況年營業額有達成目標。



2.公司員工離職率太高是問題嗎?

指標:離職率百分比
A(Actual)現況:15%。
I(Ideal)目標:10%。
G(Gap)差距:5%。

因此從AIG法得知,公司員工離職率太高是問題,因為現況員工離職率大於公司所設定的目標。以上幾個問題其實都可以利用AIG法,來讓問題量化,進而辨識是不是問題。但是在職場上是否有些問題無法量化呢?

遇到無法量化的問題,怎麼辦?

我就遇到有些上課的學員,請問彭老師,我的問題根本無法量化,怎麼辦?他們所遭遇的問題,例如:我的自信心不夠,跨部門溝通不良或者是我的老闆不好溝通…等這些問題似乎難以量化。這個時候怎麼辦呢?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有一些無法量化的問題,其實是有機會量化的,只是大家比較不習慣找出問題的衡量指標。我也建議大家盡量養成問題可以量化的思維,這在你工作上會有極大的幫助,當然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問題真的無法量化,但畢竟是少數。接下來我就分享這十幾年,來在企業授課跟輔導國際PJ法,針對無法量化的問題,我是如何傳授給學員,在此整理4個方法,如下:

1.從問題尋找可衡量指標:其實90%以上的問題都是可以量化的,只要找到並可衡量指標。例如「我與主管經常吵架」,就可以用吵架次數來衡量,現況:每月10次,目標:每月2次,因此我與主管經常吵架是問題。

2.使用量表來衡量問題:對於向「我很沒自信」這樣的問題,就可以使用1分~5分量表,並為每個分數定義明確的行為表現。例如:現況是2(每次上台報告都很緊張,而且講話都吞吞吐吐的),目標是4(上台不緊張,講話鏗鏘有力)。

3.將問題轉向問題的場景,並尋找可衡量指標:
將難以量化的問題轉換真實問題的場景,並從問題的場景,尋找可衡量指標。例如「我很沒自信」可以轉向為「我上台報告時的緊張程度」,因此從緊張程度可以尋找,緊張次數這個衡量指標,例如:現況每次報告都緊張,目標:每3次報告緊張一次。

4.從問題尋找核心問題:
有些無法量化的問題可能是表象問題,需要找出背後的核心問題,應該就有機會找到可衡量指標。例如「跨部門溝通不良」的核心問題可能是「供應商材料不良率過高」,因為供應商材料不良率過高,所以品質部門就招開跨部門會議,結果就產生跨部門溝通不良的聲音。因此跨部門溝通不良」的核心問題,就是「供應商材料不良率過高」,那衡量指標就是不良率。

辨識問題是解決問題一個很關鍵的一步,當在辨識問題用文字或形容詞在做溝通,是無法讓人家信服的。以上4個方法,就是當你遇到問題無法量化的時候,可以拿來做使用。相信大部分的問題都不再只是形容詞,而是有量化的衡量指標跟數字。

延伸閱讀
台積電前主管彭建文教你:20種高效能思維工作術
台積電CoWoS技術一開始沒有人看好...台積電前主管:我從晶片技術學到的5個人生哲學
台積電工作術》企業推動當責文化失敗?前台積電主管:一個藥方解決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