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打拚,薪水不到5萬都算貧民?過來人分享:找出自已的生存方式很重要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圖片放大
摘要

高房價、高物價時代,許多有關台北「生存薪水線」的新聞,不少人認為「5萬元以下都是生存不是生活」。北漂族搏的是一個「機會」,該做的不是抱怨和享樂,得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將自己提升到有被利用的價值、發揮所長。

看到有關討論台北「生存薪水線」是多少的新聞,眾多網友討論「如果沒房租房貸,在台北3萬元月薪是可以活下去」、「台北市貧窮線2萬5,000元」、「5萬元以下都是生存不是生活」。

類似這樣的網友心聲,必須說這是肯定的。但換個縣市來談,新北第1圈的板橋、三重、中永和、新店,如果家中沒有房子,必須租屋或者揹著房貸,加上當地的物價,生活難度跟台北差不了太多。

再換個地方,聊聊台中,就這幾年去台中的經驗,其實物價跟台北愈來愈貼近。台中範圍很大,因為是台中縣跟台中市的合併,去台中主要還是市區那塊,就是以前的台中市。人們的步調也跟台北沒差多少,現在要享受更低物價的地方,恐怕要到高雄才比較有感一點。

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我們到都會區本來就要理解一件事,那就是「物質誘惑增多」,不管是任何理由,社交也好、談戀愛也罷、休閒娛樂等...,這些非生活必需的費用一定會拉升許多。

還記得以前剛到台北時,跟幾個同為外地來打拚的朋友閒聊:「談戀愛都是一種奢侈的行為,太花錢了。」

有位彰化來的朋友說:「呼吸空氣都覺得是錢的味道。」

有位台南的女生說:「台北真的很擠,受不了那份壓迫感,我放假都趕快回台南。」

以前也覺得是這樣,後來就發現只是新鮮人的適應不良,因為後來每一位朋友大多還是在台北定居了,大家罵歸罵,但有人因為結婚生子,為了教育;有人因為工作收入、為了更多機會;也有人被台北的繁華吸引,為了那份多采多姿。

上一代如果沒有任何房子在都會區(不管是台北還是台中),那對於下一代來說就是一大考驗,因為奢望每一代都留在原居住地不前往都會區,這樣的盼望是不切實際的,除非是當地望族,有田有地、有工廠,要不然遲早還是會去都會圈找工作,年輕人就是有這樣的動力,甚至出國工作都有,這都是常態,不是什麼太特別的事。

北漂生活,拚搏的是一個機會

以前曾寫過到台北是為了什麼?

「北漂族搏的是一個機會,而不是那幾千元、幾萬元的薪水」。

這問題不管在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美國,甚至其他國家都是差不多的狀況,都市化的浪潮之下,城鄉差距會擴大,造成人口移動。

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以前曾有一位女生問:「畢大,請問我要給自己多少時間在台北?」至今對那位女生還有點印象,這問題很實在。

她是哪裡人我忘記了,但她也是很掙扎到底要不要繼續留,因為薪水無法持續上去,而在都會區的生活成本很高,那青春一年過一年,壓力真的很大。

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抱怨上,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娛樂上,因為這一切都無助於解決當前的問題,我們到都會圈不是來享樂的,媒體新聞放出的雜訊請先放下,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租房子有人說要租套房,也有人說要租雅房,還有人說要跟人家合租一整層公寓比較划算。誰不知道套房比雅房舒服?租整層公寓比較有家的感覺?

這些大家都知道,問題就是預算不夠,微薄的薪水要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

以前台北市還有50元便當,還記得當時吃了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老闆說是阿嬤做功德便當,我也不知道老闆是不是真的佛心,但那便當確實省錢,挑3樣菜搭配1主菜,飯給很多,還有魯汁一匙澆在白飯上。

旁邊還有湯可以外帶,永遠沒幾根竹筍的竹筍排骨湯,或者是沒什麼蛋花的蕃茄蛋花湯,飯後喝個一兩碗,也就飽了。

配菜盡量挑可以吃飽的,滷蛋一定要選,雖然有點鹹,湯一定要多喝一點,這樣下午就不會想要喝飲料,也不會浪費錢去吃任何小點心。

晚餐怎麼辦?那就再買一次。如果真的吃膩,換一點比較健康的,會去吃虱目魚肉粥,一碗85元還95元記不得了,不能勾錯點到魚肚,因為那太貴,小菜一律看看就好,盡量吃飯不吃麵,不小心感冒就是盡量睡,藥房買個普拿疼吃,利用週末假日好好多喝開水,多補充睡眠。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