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中年,存款不到百萬該怎辦?」理財猶如候鳥遷徙:不怕太晚飛、就怕不願飛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專欄的讀者常常都讓人有驚喜,昨晚的文章,提到了1個觀念——中年人雖然沒有年輕人的青春,卻多少也應該有存款,畢竟22歲~45歲,23年的時間,這積累的存款也不至於都沒有才是,不然也有豐富的職場經歷,前提是有認真學習的情況,而不是混一份工作重覆20年,那就沒意思了。

有位讀者留言問說:「那如果到了中年卻連存款沒100萬元,那怎麼辦?還能學習嗎?」

看到了其他讀者協助這麼回覆:

「就當成候鳥遷徒的概念!還有1個月,極凍的寒冬就要來臨,要努力往南方飛1,000多公里,才有食物和不會凍死人的氣溫。有的第1天就開始飛,有的剩下半個月還在想要不要飛?最近的避寒陸地在1,200公里外。

第1天開始飛的,1天只要飛個40公里;剩半個月才飛的,1天要飛80公里;剩3天才開始飛的,可能就撐不到終點了。早飛輕鬆,晚飛也行,只是較累。不怕太晚,只怕不飛,您說是嗎?」

寫得真好,的確是這樣,當還有許多人躊躇不定,甚至連基本記帳,了解生活各項開支花到哪,這些都懶得做,再不然就是存款多年沒增加,卻沒有深入了解細項,到底原因出在哪邊?

這些事情都跟個性有關,跟智慧無關,因為不去面對,到了60歲一樣還是不會改變,單純靠工作所得要達到財務自由,這有點難度,有些行業真的可以這樣做到,但社會上大多受薪階級不太可能。

再者就是修心的部分,外界有各種非生活必需品開銷,對於能輕鬆駕馭一台300萬元車子的人,當然可以買,為什麼不行?

但如果是買了一個物品卻要慘兮兮過日子,東省西省,不知道加油要不要加滿,這就反過來被這台名車控制住了,生活沒必要這樣搞,有多少錢就先做多少事。

在高通膨的年代,投資理財觀念很重要,就像現在股市很熱一直漲,中期回跌段發生時,許多個股的跌幅都會是大盤的數倍,就算都是用現股買進,但心中那份恐懼也會讓人抱不住股票。

不要把自己在資金用度上逼到毫無彈性,人永遠不可能賺取到認知以外的錢,所以我們要常常擴大視野,看看不同的人。

祝大家工作都順心,事事順利,謝謝你們常常來閱讀平實中性的文字專欄。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少年股神們回來了?股市走多,專職投資賺更多?一文告訴你,為什麼別急著離開職場
通膨、房價高漲,薪資成長牛步,現在年輕人賺錢比上一代更困難?貧富差距還會再擴大嗎?
美國走向降息之路,為何台灣卻反倒升息?央行閃電升息背後該了解的4件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