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財經新聞掌握最新趨勢,卻常抓錯重點...國際金融專家教你用4大原則解讀,找出賺錢門道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想靠財經新聞掌握最新趨勢,卻常抓錯重點...國際金融專家教你用4大原則解讀,找出賺錢門道

在當今社會,除非你的生活能夠遠離金錢,否則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需要關注財經新聞,不僅要關注國內的,更要關注國際的。因為這些年來全球經濟已一體化,也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裡,任何地方發生的財經事件,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你如何理財,或者說得更明白一點,直接關係到你的錢包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時每刻,財經新聞都鋪天蓋地,究竟我們該關注哪一些呢?

美國有一句俗語:「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No news is good news.)!」其實看財經新聞也一樣,大家應該要特別留意壞消息,「好消息」則根本不用去聽,因為「好」是常態、是應該的,例如:生產力提高、GDP(國內生產毛額)和平均每人所得都提高。在一個和平的社會中,達成這些是應該的。同時,任何事物都該一分為二,即使在「好消息」中,我們也必須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其「壞」的一面。以此來推論,我們對於「壞消息」就更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了。也就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準備」(Wishing for the best, preparing for the worst.)。

那麼,我們如何來讀懂財經新聞呢?

剛進華爾街時,我的直屬上司被法院隨機挑中,當選為一起殺人案的陪審團候選人(在美國,每一位公民都有做陪審員的責任,一旦被挑選就必須去,可能十天半月不能上班,但公司不能扣薪資)。沒想到隔了一天,他就回來上班了,說是沒有被選上。因為那個嫌疑犯是西班牙血統的南美人,而我的直屬上司也是西班牙裔,需要「避嫌」。

閒聊時問起陪審團的篩選過程才知道,挑選陪審團人選,一般來說有兩類人是選不上的:一類是高學歷的「菁英人才」,包括博士、專家和教授;另一類尤其重要,他們不能和嫌犯扯上任何關係。舉例來說,假如嫌疑犯是古巴人,那麼古巴人(甚至古巴裔)就選不上了,唯恐陪審團成員嘴下留情;如果嫌疑犯是伊拉克人,那麼伊朗人也選不上,生怕你會借機公報私仇。

第2類人選不上可以理解,但為何高學歷的菁英也不能當選陪審員呢?這就是英國制定的普通法(Common law)的基本原則,陪審員只要有常識(Common sense)即可。因為專家、學者和教授的大腦太複雜了,研究的問題太艱深了,往往反倒失去了常識。

其實讀懂財經新聞和甄選陪審團的道理是一樣的,第1:用常識去判斷,第2:對新聞中發表觀點的人做一些背景調查,看看此人是否有「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來加以判斷,該正聽,還是反聽,抑或根本就不能聽。這裡可以借用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名言:「幾乎在任何領域,專業人員取得的成就明顯高於門外漢,但在金錢的管理上往往並非如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