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鳳凰花開、驪歌響起的畢業季節,受到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的衝擊,有高達近8成的應屆畢業生認為2021年的職缺變少,就業難度提高了,甚至基本薪資也連帶被影響,「擔心會比2020年還要少…」。
日前勞動部公布最新調查,國內27個學門的大專畢業生(包括碩、博士)於各行業的平均月薪「確實『薪情』差很大」!此外,針對畢業生擔心的就業困難問題,勞動部另提供免費資源多管齊下,協助畢業生順利進入職場。
小花平台將帶領讀者一起了解即將步入職場社會新鮮人的就業大小事,同時基於專業保險角度提出建議:「重保障、輕儲蓄、先定期後終身」,尤其一定要趁早養成理財的好習慣,那麼,想要達到財富自由絕對不是夢!
新鮮人「薪情」差很大,最高與最低月薪相差近2萬元
根據勞動部在「薪資行情及大專生就業導航」網站上公布2020年10月底統計,國內27個學門的大專畢業生(包括碩、博士)於各行業的平均月薪,以「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學門」畢業生最高達新台幣5萬213元,其次是「工程及工程業學門」的4萬6,538元,再者則是「醫藥衛生學門」的4萬5,634元。
在了解完平均月薪前3高的學門後,再來看看倒數前3名的學門,依序為「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的3萬1,163元、「安全服務學門」的3萬1,368元及「藝術學門」的3萬1,847元;如果將最高薪的「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學門」與最低薪的「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相比,兩者之間的平均月薪相差了近2萬元,不可謂之不多。
此外,勞動部也根據行業別整理出平均月薪,其中「金融及保險業」以4萬7,361元高居最賺錢的行業,而最後一名則是「住宿及餐飲業」的3萬299元,兩者之間相差了1萬7,062元。
這樣看來,各行業確實「薪情」差很大,也無怪乎有不少應屆畢業生擔憂薪資可能縮水,甚至要面對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對此,日前勞動部推出「台灣就業通-Youth職涯」線上諮詢平台,凡是年滿18歲~29歲的青年,只要到該網站註冊並登入,即可與專業顧問進行一對一即時諮詢,一起探討有關探索職涯目標、履歷自傳診斷、提升面試技巧、了解產業趨勢、強化職場生存等,「只需拿起手機即可操作、一指搞定!」
定期保單健診,可避免忘記理賠的「烏龍事件」
有關年輕人的保險保障規畫,尤其是社會新鮮人尚未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基於專業保險角度提出建議:「重保障、輕儲蓄、先定期後終身」,善用定期壽險「花小錢也可以有大保障」的特性,另再額外附加傷害醫療保險附約,等到自己在職場上羽翼漸豐後,慢慢增加薪水累積財富,此時即可考慮將定期壽險轉為終身壽險,或是提高投保金額和保障額度。
說到購買保險的最大忌諱,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指出,保險是一種轉移風險的保障,並非買了愈多張保單就愈有保障,建議每年要定期做保單健診以抓漏補強、擴大保障,除了可以清楚了解自己與每個家庭成員的基本保障、避免重複購買相同的保障外,萬一不幸發生意外事故,也能確實掌握後續理賠相關事宜。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台灣人愛儲蓄、愛買保險,也很懂得利用保險來理財,只是每人平均壽險保額明顯偏低,平均死亡給付僅有56萬元,甚至低於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每人平均所得;換句話說,如果因為疾病或是意外事故導致身故或是全殘時,獲得的保險理賠金額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連1年的薪水都不到。
對此,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台灣人投保險種比例嚴重「失衡」,定期進行保單健診當然有其必要性,「最好養成每年至少1次保單健診的習慣,另外搭配每2年1次檢視申請保險理賠的時效,以免發生忘記申請理賠的『烏龍』事件,同時有助於釐清個人保障不足之處,不致當有重大事故發生時,可以領取的理賠金額令人失望或是比預期差很多。」
新鮮人要先保大再保小、把錢花在刀口上
一般來說,購買保險有其先後規畫順序,最重要掌握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先保大再保小」,建議按照「手邊預算、可能遇到的風險」來挑選保單;對於年輕人來說,當手頭預算有限時,還是希望能夠擁有足夠的保障,不妨優先規畫下列4個險種:
險種1》定期壽險或是最低保額的終身壽險。
險種2》意外險附加傷害醫療保險附約。
險種3》實支實付型醫療險。
險種4》癌症險或是整筆給付型重大傷病險。
最後,針對時下不少年輕人對於投保一事還是「霧煞煞」,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建議,首先確實把握好前述4個建議優先規畫的險種,把錢花在刀口上、優先做好個人保障,如果還有多餘的錢,再來思考要不要購買終身壽險或是投資型保單。
另一方面,如果自認為是保險「門外漢」,在投保前,對於保單權益有任何問題,最好趕緊諮詢專業保險顧問並尋求建議,以免投保後才發現不符合自身需求或是衍生其他爭議,後悔莫及。
本文獲「小花平台」授權轉載,原文:保險入門課》社會新鮮人投保4險種最優先
延伸閱讀
台股屢創高點,只要錢進股市就能賺?如果沒注意這3重點,擦鞋童理論恐將上演…
想要退休人生很快活,除了「金錢存摺」,這2本無形存摺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