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1萬元即將發放,警政署提醒民眾慎防詐騙簡訊與假連結,避免個資外洩造成財產損失。
圖片放大
政府「普發現金1萬元」即將發放,全民關注領取方式之際,詐騙集團也可能趁機出招。刑事局提醒,目前雖然尚未出現以普發金名義詐騙成功的案例,但已經發現假冒政府名義的釣魚簡訊,企圖竊取民眾個資與金融資料。警方呼籲,民眾要提高警覺,避免讓普發金成為詐團眼中的「提款機」。
詐騙案件雖減少 普發現金恐成新目標
「165打詐儀錶板」數據顯示,114年8月全國每日平均受理詐騙案件493件,財損金額達2億3,705萬元。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近五成,顯見打詐措施已有初步成效;但刑事局強調,詐團手法推陳出新,假投資、假交友與假檢警詐騙仍然猖獗。隨著「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上路,相關詐騙風險必須嚴加防範。
普發金三大詐騙手法 刑事局點名最常見模式
刑事局分析,詐團可能鎖定「普發現金」設計以下三種詐騙:
1. 假檢警詐騙:
詐團先謊稱有人冒領1萬元,再假冒警察或檢察官,恐嚇受害人涉案,要求交付提款卡、存摺、OTP簡訊密碼或大額現金,並以「偵查不公開」為由阻斷查證。
2. 假代辦、騙取金融帳戶:
以「協助登記」或「代辦領取」為由,要求被害人提供提款卡、密碼,甚至借用帳戶,導致帳戶淪為人頭帳戶,不僅有財損風險,還可能被列入警示帳戶,衍生信用與法律責任風險。
3. 釣魚簡訊詐騙:
假冒政府或銀行發送「普發現金1萬元立即領取」簡訊,誘使點擊惡意連結,竊取金融資訊或植入木馬程式。
詐騙集團假冒『普發現金』官方通知與網頁,誘導民眾輸入姓名、信用卡等敏感資訊。警方提醒:政府不會要求提供金融卡號與CVV。
圖片放大
領取普發現金不靠簡訊 四不原則要牢記
警方再次澄清,政府不會以簡訊或Email通知領取,也不會要求到ATM或網銀操作。民眾只要牢記「四不原則」即可降低風險:
1. 不點擊不明連結
2. 不填寫個資或帳號密碼
3. 不匯款給陌生帳戶
4. 不轉傳來路不明訊息
刑事局已與各地警察機關成立「普發現金詐騙專案小組」,主動蒐報並攔阻涉詐簡訊、廣告與假網站。一旦查獲,將立即停止解析、停權或斷話,並溯源追查,將不法分子繩之以法。這不僅是維護民眾資產安全,更是保護政府政策公信力的重要措施。
民眾如何防詐?165打詐平台提供即時查詢
刑事局呼籲,民眾可多利用「165打詐儀錶板」查詢最新案例,或加入165 LINE官方帳號與臉書粉絲專頁,獲取最新防詐提醒。若遇到疑似「普發金」詐騙訊息,可立即透過「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或撥打165專線檢舉,共同守護財產安全。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