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聯合理財網》及《Yahoo奇摩》專欄作家與自由媒體工作者,擔任多家財經與醫療保健雜誌、手機APP新聞台的特約撰述,並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著有《聰明使用信用卡》、《理財專員不告訴你的40件事》、《好險,你一定要知道的保險知識》以及《聰明買對健康險》共13本書。
臉書粉絲專頁: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本文文接上篇文章:失智、中風都賠?!「殘扶險」理賠項目高達79個,適合買來代替長照險嗎?
儘管推崇拿「殘扶險」來替代長照險的人,認為它是3種長照概念保單中,「理賠範圍最廣」,且「定義」最明確的一種,但仍有以下幾項缺點:
缺點一:有些符合理賠的定義仍有模糊之處
特別是有「工作能力」、「勞動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認定的問題,其理賠難度並不會比傳統長照險容易。
根據不少科別,包括復健科、精神科、神經內科等專科醫師的說法,「殘廢程度與保險金給付表」中定義清楚的項目,都只限於「外表可以清楚察覺差異」的「身體缺損」部分。
至於在「身體機能障害」的部分,其實存在著滿大的「模糊空間」。特別是在傳統長照險中,未列在定義之中的「工作能力」及「勞動(能力)」,不僅加重許多實際開列診斷證明書的專科醫師困擾,更容易成為保戶與保險公司出現爭論的源頭。
因為根據壽險公司理賠部門的說法,「工作能力」是指「連最簡單的資源回收(例如資源分類)工作都無法從事」。如此看來,假設完全不能做以上簡單資源回收工作,也才符合「殘廢等級1-3級」的標準。
缺點二:「定期扶助金」只限於符合殘廢等級一至六級
雖然,殘扶險有「定期扶助金」的設計,與需要長照時「定期支付相關費用」的支付頻率相配合。但不要忘了,通常殘扶險的給付等級是「只到第六級殘」。
當然,也有「只給付到第三級,甚至是第一級(全殘)」的保單,以及「只要符合殘廢等級表11級75項」的任何一種情形,都能拿到保險理賠金的保單,只不過,給付金額還是要「打折」,也就是實際給付「定期扶助金」的5%~100%。
就以最適用於腦中風及阿茲海默型失智的「中樞神經障害」項目為例,在殘廢等級的認定上,從第一、第二及第三級後,就直接跳到第七級。雖然第七級殘廢,還是能夠領取到單筆給付的殘廢保險金,但已經領不到定期給付的殘廢扶助金,再加上單筆給付金額不高(給付比例為單筆殘廢保險金的40%)。
除非保戶所買的保額很高,可以將單筆給付用「存本取息」的方式給付,否則,保戶仍將面臨一大段的長照費用資金缺口,不能算是可以真正「替代」定期給付的長照險。
缺點三:少數保單需要「定期提供」診斷證明書
大約有1/3~1/2的保單,除了第一次領取殘廢金與殘扶金時,需要有專科醫師所開具的「殘廢診斷證明書」外,日後至少每年都還要提供這份證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