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人人都得存下一大筆錢來因應長壽時代的各種需求。本章直接從存錢與理財方面切入,藉由說明人類心理與大腦偏好,同時破解許多人在各項理財商品上的迷思,傳授科學、正確的理財觀念。
各位可能很幸運,投資時碰上巴菲特幫你管錢,但不該把希望放在這種策略。各位可以靠賣房子籌措退休生活費,但如此一來,生活水準大概會下降,而且要是健康出狀況,或是需要住進養老院,就失去以防萬一的靠山。
此外,各位可能會說,我老的時候少花一點錢,就不需要那麼高的替代率,不過前文已經解釋過,本書的計算已經算保守,再低的話,大概會成為退休族中的極少數。憑著想靠多存錢,解決百年壽命帶來的財務挑戰,得再回到「能力」與「主動性」這兩件事。
掌握財務能力
想擁有財務能力,除了擁有一般性知識,也得了解自己才行。前文在設計各種可能的人生風景時,不斷催促各位,好好想一想自己要怎麼過長壽生活。從財務的角度來看,增加自身的理財知識是長壽生活相當重要的一環。
怎麼做,才能提升理財知識?坊間有大量理財書、線上課程與財務講座,各位可以考慮一下。證據強烈顯示,參加財務講座與開始採取行動有關,可以改善投資表現與財務規畫。有人質疑,這是否真的是講座資訊帶來的效果,也或者會去參加講座的人,原本就想開始理財。不過理財知識實在太重要,不能不投資。
證據的確顯示,經驗是改善理財知識最好的辦法(也因此理財能力會隨著年齡提升),趁早開始存錢與投資是好事。
增加財務主動性
擁有理財能力是一個開始,但主動性呢?退休人士的一份調查顯示,大部分的人覺得年輕時要是有多存一點錢就好了,那麼當初為什麼沒存?
這個問題,讓人忍不住想起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年輕時的名言:「主,請讓我禁慾,但不是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想遵守美德,但為了某些原因,老是拖拖拉拉不去做。我們真心知道應該減重,也應該多運動,但實際上卻沒行動。
每個人都有想自律但失敗的時刻。然而,預期壽命增加時,無法自律的成本也將增加,後果會跟著每一個人更長的時間,也因此一定得平衡「目前的行動」與「未來的需求」。不只是理財時自律很重要,還得把「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放在一起看,若想過豐富、有意義的百年生活,生活中的其他面向也是一樣。
社會科學近日流行研究「自我控制為什麼會失敗」。這個主題結合了神經學、心理學與經濟學。各位可以把自我控制,想像成大腦各區在拔河。想像一下,一個小小的人,坐在一頭巨象背上,試圖控制大象的行動。有時,人和大象想去相同的方向,然而大象要是選擇別條路,大象的欲望會獲勝。
從人類歷史來看,受邊緣系統掌控,屈服於立即得到滿足感,情有可原。生命艱難、殘忍又短暫時,不如及時行樂。然而,人類既然壽命長了,把長期決定交給理性的前額大腦,不是更明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