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新台幣升值至30元強勢區,引發外資關注台灣電子硬體股獲利壓力。
2.摩根士丹利分析顯示,若台幣與人民幣續升值1%,大多數企業毛利率僅微幅受影響,但匯損恐導致淨利下滑,尤以可成減幅最大達2個~3個百分點。
新台幣兌美元6日維持在30元附近,是2022年中來最強位階。摩根士丹利率外資之先,針對研究範圍中近40檔電子硬體股,做出獲利衝擊情境分析,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說,過去幾天新台幣兌美元升值期間,相對人民幣也升值約4%,市場對高度出口導向的硬體企業橫生疑慮,擔憂毛利與淨利受衝擊。
在摩根士丹利證券台系下游硬體科技股研究範圍的38家企業,9成以上公司營收以美元計價,若台幣兌美元與人民幣持續升值,將對相關企業毛利率造成超乎預期壓力。
情境分析建立在假設新台幣兌美元、人民幣匯率均再升值1%基礎上,於摩根士丹利下游硬體研究範圍中,僅友達、群創毛利率有0.4個百分點的減損,即匯率波動對營運面實質影響有限,但貿聯-KY毛利率反而逆勢增加0.25個百分點;研究範圍中的多數硬體電子股,毛利率被影響程度在0~0.2個百分點間。
淨利層面若納入匯兌損益影響,大摩研究範圍中近四分之一台系科技硬體股,其2025年淨利率預估降低逾0.5個百分點,即匯率波動對營運面影響有限,但若新台幣持續升值,非營運層面(如:匯損)將有更大波動,影響最顯著者為可成,淨利率減少2.3個百分點。
元太、台達電、鴻準、雙鴻、致茂、川湖、嘉澤、同欣電、全新等,可能比原估計值短少0.5個百分點以上。
金控旗下投顧研究機構最新指出,過去十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正常區間落在28元~32元,現尚在此區間範圍內,對台灣出口產業競爭力影響不大,惟短期因升值過快,會打擊外銷為主利潤率低、較無避險廠商的第二季獲利。下半年後與客戶將就產品重新議價,受影響程度降低。
新台幣近期強勁升值影響較大的產業有電子類股的PCB、電子紙、電源、鏡頭、導軌、顯示器零件等;非科技類股為部分鋼鐵、製鞋、自動化、成衣等。
本文獲「工商時報」授權轉載,原文:新台幣升值有什麼影響?大摩:台達電等近40檔毛利、淨利恐縮水
延伸閱讀
貨幣戰亂象 業者、消費者全慘 外媒:輸美電子產品恐漲價
外資連三買 台股靜待半導體關稅
兆豐金、合庫金、第一金...台幣升值、股債雙殺,公股金控4、5月獲利不樂觀?
小檔案_工商時報

《工商時報》創刊於1978年12月1日,是一份積極報導經濟事務、國際貿易、國際財經、兩岸財經、投資理財、股市分析為主軸的專業財經報紙,創刊40多年來,以一貫堅持的新聞理念,追求優質新聞報導,深獲華人地區專業經理人的肯定與青睞,更是企業經營者不可不閱讀的專業財經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