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個CEO,你大概只認識一個》他們平均創造的股票報酬績效,比S&P500高出數十倍

MBA畢業,研究興趣在企業評價、智慧資本及策略;目前擔任新創企業的網路編輯。

來想想一位CEO該做什麼?就西方管理學的思維,追根究柢就是要「極大化股東權益」。要如何最大化呢?最直觀(可能也是最正派的)的做法就是找到最棒的人才,做出市場喜歡的產品,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賣掉,然後把利潤用來開發新的產品...,所以我們會有Ford, GE, Apple, Google等做出偉大產品的企業。

但這些Outsiders的做法截然不同。我認為他們將企業定位為「為股東創造複利效果的機器」,而不是「提供產品或服務給用戶」的組織。《The Outsiders》這本書舉例的8位CEO通常都專注做一件事情:資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讓企業所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有最高的再投資報酬率(re-investment return)。而我們通常會看到這類CEO領導下的公司有下列行為:

● 不額外舉債
● 不發放股利
● 運用FCF執行股票買回(stock repurchase)
● 運用FCF收購被低估的優質企業

而在營運管理上,這類的CEO必定會找一個精於營運的COO來搭配:CEO專心在資本配置、訂立投資決策,COO則想辦法讓企業產生豐沛的FCF(自由現金流),讓CEO能夠有充沛的彈藥將資本配置的效果最大化。

不過這種型態的企業要順利運作,我認為有兩個條件,而這兩個條件也是本書有些偏頗的地方,大家不妨參考參考:

1、首先是必須要能產生豐沛的FCF。就財務上的簡化定義,FCF等於「營運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減去「資本支出」,我們可以想像到,如果今天是仍處在激烈競爭的半導體產業,每年都必須要有高額的新增資本支出,以維持產品的競爭力,這種產業中的企業,恐怕難以產生豐沛的FCF。

2、所以我們看到作者所舉的例子,多半是電信、保險、傳產等發展成熟的企業,每年僅要新付出微薄的資本,就可以轉出龐大的報酬率。

3、新創企業更不用說。早期賺到的現金流通通拿去開發新產品,更何況CEO本身通常也兼商業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的角色,根本無心去做資本配置。

4、其次,CEO最好不要是內部專業升任者。專精於某些領域,往往會讓CEO在上任後過度重視該組織功能的發展這有時候是好事,但如果對CEO的要求是做資本配置,這種狹隘的觀點往往會讓他或她無法區分何為高投資報酬的方案。然而除非碰到經營危機,大部分企業的CEO都是內升而來,少有非專業背景而產生的CEO。

不過我覺得,有許多發展成熟的網路公司也有同樣的條件: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