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薪族的悲哀:花錢栽培子女,就養不起父母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過年期間,一位同學問我要怎麼理財才能每個月多出一萬元。這同學其實擁有不錯的工作,平時也省吃儉用,收入應該是夠用才對,因此我也很好奇為什麼他會有一萬塊錢的財務缺口,需要透過理財的方式來補足?

細談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他開始工作之後,他的父母就要求他每個月給固定一萬元的孝養費,認為這是養育栽培他長大成人應該要有的回饋,而我同學也樂於給父母這筆孝養費,一來是他的收入負擔得起,二來是他也認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合情合理。

不過在他的二兒子出生之後,情況開始有了不同,即使他的收入不錯,但是扣除生活支出、房貸、兩個子女的褓姆費、教育費用之後,還要再負擔孝養費,其實已經有點緊繃,但是他也知道小孩真正花錢的時間還沒到,希望趁現在先存一些教育費用,可是卻力不足心,而唯一能動的,除了把房子賣掉,從付房貸變成付房租,不然就是減少或停止孝養費。

父母親很缺這筆孝養費嗎?我同學說,他父母一直都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認為把兒子栽培成材,以後靠兒子養就好,所以在我同學身上的確砸了重本栽培他,但是卻沒有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什麼財務上的規劃,雖然老人家還有幾年才退休,而且也有退休金可以領,不過只靠退休金恐怕不太夠他們生活支出,而且就算不缺生活費,在老人家的觀念中,要跟他們在孝養費討價還價,恐怕就先背上不孝的罪名了。

就像是許多人唸完研究所之後,才發現其實學位在人力市場上已經不值錢了,很多父母大概也是等自己的子女完成學業出去找工作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苦心栽培的兒女,薪水可能低到連自己都養不起,也不敢再奢望什麼「養兒防老」了,或許不要退休後養老還要防兒女來瓜分自己的退休金,就算是好命了。

要在孝順父母以及栽培子女之間做出抉擇,這的確是個難解的問題。我老實跟我同學說,除非本金夠多,例如賣了房子之後,有個五百萬可以投資,不然很難靠投資就每個月多出一萬元的收入,而且投資一定有風險,收益也不見得都很穩定。最理想的情況還是想辦法讓自己加薪,如果夫、妻都能加薪5千,問題也就解決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