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投資房地產賺退休金,可以嗎?專家:除非房子讓你「每個月有現金進帳」

紅色子房,CCIM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現任紅色子房投資團隊執行董事、國立大學兼任講師與商周專欄作家。長期擔任地產投資法人招商引資顧問,創設私募平台鼓勵優質地產經營團隊發展,並開設子房學院支持有溫度的「美好生活投資學」,結合大數據分析的「幸福角落置產術」。筆名「紅色」代表創新積極,「子房」則以西漢著名軍師張良自許,成為讀者買房自住投資「吾之子房也」。

對照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台灣有高達44.4%的65歲以上老人全年可支配所得落在最低分位,平均只有18.6萬元,老年貧窮化的情況非常明顯。若要依靠國民年金,估計老年基本保證年金每月只有3500元,仍不足以支持正常生活。

我認為,對於老年人來說,每月有穩定現金流是最重要的。若要連結房地產,原則上就是要有「資產轉出現金」的概念。

以A伯為例,他有一棟房子收租,可以支持他部分的生活費。但如果要提高生活水準與醫療預備金,可以考慮將他的房子抵押,配合幾家銀行推出的「以房養老」專案,由銀行提供每月資金當生活費,甚至利息可以先掛帳,等最後過世再結算收取。

B伯在台灣沒有資產,只有現金。若要投資不動產,以20萬美金(約650萬台幣)的現金,約可以投資2000萬規模的不動產。如果有個3%利差的投資標的,不計資產增值,一年60萬收益也有每月5萬生活費的水準。

至於領有月退奉的C伯,就不用再想投資了。在我看來,因為當年他投資了國家,所以享有國家應允他的退休金。活到老、領到老,如果身上還有不動產,現在反而該想的,應該是贈與稅與遺產稅的交互節稅規劃。

總歸一句話,老年人要的投資,是創造生前每月穩定現金流的投資。先朝這個方向想,再同時兼顧保本的問題。

至於創造老年人的收入機會,例如讓老年人與幼童生活學習在一起的「代間學習」主題安養中心與幼兒園,這樣的社會企業類型,就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參與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