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自古以來便是富貴的象徵。雖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然而,在緣定終生的重要場合,黃金仍是不可或缺的飾品,尤其那9999純金,代表著長長久久(應該是吧?!XD)的愛。再者,黃金與「長生」也常連結在一起,《太平廣記》裡,方士李少君對漢武帝說:「丹砂可成黃金,金成服之昇仙。」從丹砂煉出金丹,服之而獲致長生的效果當中,多少揭示出中國煉金術的原始信念。此外,古今中外文物亦少不了黃金元素,為各個歷史增添不少神秘感。
黃金除了給人富貴的表徵以及各種歷史文化賦予的意義之外,另有重要的「貨幣價值」功能。儘管我們現在生活多以鈔券作為貨幣來進行交易,甚至隨著數位金融發展,電子錢包日漸普及,加上信用交易等方式,實體貨幣似乎慢慢被取代。不過,每當面臨經濟危機或貨幣危機時,黃金無疑是最佳的避險商品。
黃金是國際公認的資產,它不僅跨越地理限制、語言障礙,甚至是歷經不同的時空,黃金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心理地位。因此,當整個經濟體系陷入金融危機,或是人們意識到貨幣財富的不可靠性時,心理上就很自然地對黃金產生不可割捨的情結。
黃金的貨幣價值-金本位制
自19世紀中期開始,各國貨幣的價值,取決於該貨幣的含金量或可兌換的黃金,此即「金本位制」。美國聯邦準備體系(Fed)於1913年成立,當時主要考量原因之一是維持金融的穩定,另一個因素則是維持貨幣與經濟的穩定。當時,美國奉行的就是金本位制度。
柏南奇:什麼是金本位?這是貨幣的價值與黃金固定掛鉤的一種體系;例如,在20世紀初,法律規定黃金的價格為每盎司20.67美元。因此,在金本位下,1美元固定可兌換某重量的黃金,這進而決定了經濟中的貨幣供給與物價水準。
1944年7月的布列敦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在美國主導下建立了全球性的「金匯兌本位制」,實質上是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的兌換方式,當時將黃金價格明訂為一盎司黃金兌35美元。到了1973年,美國尼克森總統宣布將美元與黃金脫鉤,自此,黃金價格開始自由浮動。
下圖是自1976年以來的黃金價格走勢。1979至1981年間,有一明顯的振盪,當時黃金價格最高來到每盎司850美元,後來跌回到400美元以下;2007年次貸風暴及其演變的金融海嘯,明顯造成黃金價格極大的波動,更創下了1889.7美元的歷史高價。雖然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不少,然而,黃金價格飆漲顯示在金融危機期間,人們還是習慣選擇心中認定最具保值的黃金資產:
將時間拉近來看,黃金價格近十年來的年增率相當可觀,其中,以2007年的30.9%居冠,2013年則出現-28.3%的跌勢。從2000年至今,黃金價格平均年增率達10%,整個期間則是成長了159.4%。由此可知,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的網路泡沫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嘯,黃金顯然都是最佳的避險選擇:
黃金儲備-世界金庫在哪兒?
金本位制度基本上就是貨幣供給與黃金掛鉤,也就是央行要有相當的黃金存量作為發行貨幣的準備。儘管金本位制度已成為歷史,各國還是有一定的黃金存量作為外匯儲備。如果今天讓你選擇一個國家的藏寶圖,你期待拿到的是哪一張黃金地圖呢?這時當然就要看哪一國擁有最多的黃金存量了: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於2015年11月4日公布的資料,全球黃金儲備最多的是美國,總數高達8,133.5公噸。依照倫敦黃金定價組織(The London Gold Market Fixing Ltd.)2015年9月的倫敦下午黃金定價(London PM fix gold price)計算,該黃金價值占美國外匯儲備高達72.7%。
8,000公噸多嗎?美國的黃金儲備在1952年曾高達20,663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到了1968年,美國黃金儲備則首次跌破10,000噸。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最大的黃金儲備就位於紐約的聯邦儲備銀行(絕對不是哈利波利裡的「古靈閣巫師銀行」!),持有約3%的已開採黃金,各國央行也將其部分的離岸黃金貯藏在此。讀者若有興趣的話,是可以來一趟金庫之旅(Gold Vault Tour)的。
有趣的是,德國央行於2014年從國外召回120噸黃金,其中,分別從美國紐約聯儲和法國巴黎銀行召回85噸和35噸;荷蘭央行則於2014年11月發布聲明,已經從紐約聯儲的金庫中召回超過120噸黃金儲備。究竟是什麼原因而要運回離岸黃金呢?這就讓大家各自思考、各自表述吧。
至於台灣呢?目前黃金儲備共有423.6公噸,排名全球第14,占外匯儲備3.4%。這些價值不菲的黃金,就庫藏在新北市新店的「文園」金庫,戒備自然是相當森嚴。由於黃金儲備主要是為新台幣發行而準備,央行總裁彭淮南曾表示,現階段「沒打算賣、也沒打算再買」。
金礦在哪兒?
有黃金需求,自然就要有黃金供給,主要來源就是挖「金礦」。黃金在全球約90個國家採掘到,就台灣而言,最有名的是金瓜石礦區,記得幾年前曾經到黃金博物館,特別摸了鎮館之寶「金磚」,用心感受一下金瓜石的黃金年代。若是放眼全球,最大的金礦開採國是哪兒呢?
根據《GFMS Gold Survey 2015 Q3 Update & Outlook》資料,中國大陸2014年以447.8公噸的金礦年產量高居全球第一,2015上半年的年增率則達4.7%;至於第二到第十名則依序為澳洲、俄羅斯、美國、祕魯、加拿大、南非、印尼、墨西哥及迦納,年產量皆達100公噸以上。 可觀的是,2014年金礦的全球總產量為3,122公噸,前十名開採國的總產量就占了近六成五(2,022公噸),第11至第20名的總產量則占了近一成八(547公噸)。金礦開採顯然是一個寡占市場。
開採屬於自己的金礦
金光閃閃的黃金可說是人人愛,雖然現今的黃金價格多以美元報價,但相信黃金在每個人心中的價值各有不同,甚至每個人心中對於黃金的定義或意義也有所不同。在這個普遍追求(金錢)財富的時代下,或許每個人真正該挖掘的是屬於自身的金礦,「學習」是管道、工具之一,更重要的是,找到那片「原礦」,開採出來的才會是最純粹的。
延伸閱讀:結婚用得到、黑天鵝來時又能避險》「黃金」到底怎麼買才聰明?
本文獲「大數聚」授權轉載,原文::帶上你的「黃金藏寶圖」,咱們一同採礦去!
作者簡介_台科大數據研究中心
透過數據,我們聚集各領域的專家,檢視時下重要議題及產業趨勢。當我們聚在一起,用數據說話,說出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觀點。歡迎加入我們,一起用數據看世界。
網站:http://group.dailyview.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