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三、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提早預立遺囑,比較有充裕的時間,全面清點自己的財務狀況,思考與家人的關係,以及回顧自己的信仰,規畫家族的傳承、臨終照顧與喪葬方式,最重要的是不滿意還可以更改,有備無患之下,更能坦然無懼的面對未來,重新省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好好把握當下。
法律課:召開家庭會議的時機
一、當爸媽到了退休年齡時,以「如何維持長輩身心健康」為重點,會議可以邀請父母參加,討論項目包括退休後的生活規畫,例如學習、旅遊、休閒運動等計畫,以及退休準備金〈生活費、醫療、照護費〉支應的來源。若氣氛允許,可引導父母預立遺囑,表達臨終前想要或不想要的醫護方式,準備好自己的醫療自主計畫。
二、爸媽生病需要有人照顧時,以「讓長輩得到最妥適的照護」為重點,討論項目包含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的意願與需求、照護方式(在家、送機構還是請外籍看護)、照護費用分擔的方式(是統籌收齊後繳交、每月輪流繳交,還是成立基金專戶)、分享照護的資源,並推選出緊急聯絡人方便處理突發狀況。
三、當病況進入末期,以「如何讓長輩有尊嚴的離開」為重點,討論的項目包括是否接受緩和、安寧照顧,是否做臨終急救、心肺復甦術,選擇回家或在醫院往生、治喪地點、喪禮儀式等重大方向,以協助長輩在沒有痛苦、了無牽掛地「善終」。
四、牽涉到遺產分配時,以「維持手足和諧,避免法律訴訟」為前提,請記住,由於決定者是父母而非手足,切勿讓遺產爭執搞得全家四分五裂,畢竟這是父母親最不願看到的。一旦訴諸法律,對遭逢喪偶的父親或母親將會是一種折磨,且對簿公堂等同撕破臉,未來破裂的手足關係將再難修補。
1、安排家庭會議的重點與技巧
一、事先告知關鍵議題:每個家庭在溝通、規矩、情緒表達和衝突處理上,都會有自己的「眉角」,為了盡快做成決議,減少可能的爭論或質疑,會議前可以提早丟出重要的議題,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並簡單詢問意見與說明。
二、確定與會者的角色:負責召開會議前,籌備者應先根據每個與會者與被照顧者的親疏關係、個人特質,以及所學、工作背景等,釐清責任分配時的角色,一個人可承擔多個角色,亦可一個角色由不同人分擔。
三、以方便、安靜地點為主:地點挑選應以家庭成員出席方便、不受干擾為標準,盡量讓每個人覺得受尊重與舒適,例如父母家或離捷運、交通工具較近餐廳包廂。沒有家庭成員希望被排除在家庭活動之外,若因在國外或距離太遠無法參與者,可試著以視訊或通訊軟體線上進行溝通。
四、聽取被照顧者的意見:若長輩意識清楚,一些重要的決定,亦可邀請他們參與聽取意見再做決定,但會議中要避免針鋒相對,以免刺激老人家情緒。
五、邀中間人參與:若邀約當時,已預知欲討論的議題將引起爭論,建議可邀請中間人參與,包括家族中的長輩、具有經驗的朋友或專業人士,以提供中立、客觀的意見和建議,避免意氣之爭。
六、讓每個人都發表意見:會議中應讓每個成員都發表意見,以了解每個人的觀點與立場,主持者應適時掌握氣氛,並提醒以解決父母照顧問題為前提,避免參與者過於情緒化、翻舊帳的發言激化衝突。
七、接受有人缺席的事實:安排會議時,儘管都是同一家人,仍有人以各種理由拒絕或缺席,切記盡力就好,只要爭取最大的支持,就代表會議成功了。
八、盡量定期舉行:照顧問題是長期抗戰,不可能一次就能解決,因此,若能定期舉辦,每次會議先解決迫切且重要的幾個議題,接續的會議再就其他次要的問題尋求共識與協助。
2、使家庭會議順利的溝通技巧
照顧父母是一件複雜的事,且不可能面面俱到,若病況不見起色,負責照顧的子女、婿媳,壓力將隨之升高,且當照顧者的健康、家庭、工作亮起了紅燈,更會讓手足妯娌間蓄積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