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指數5年幾近翻1倍!40歲才開始長期投資也不怕,退休一樣存下1500萬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本文作者分享自己從34歲~39歲的投資心態轉變,從追逐個股與類股題材,到體悟標普500指數長期向上的穩定力量。他認為,比起費心找低點與研究產業,指數投資搭配耐心已足以帶來可觀報酬,省下的時間可以專注工作與生活。

2020年的時候我34歲,經過4次熔斷後股市開始上漲,我那時除了指數外,每天就在想著哪些個股、類股更有機會,先後投資了飛機、原油、太陽能、VIX等各種商品。

2025年時我39歲了,股市在風風雨雨後現在開始歸於平穩,但這次我內心倒是沒什麼太多的波瀾,想到的話開盤會看一下,常常卻是只有坐在馬桶上會瞄一下而已。

我的心態改變了,因為看過2020年、2022年的變化,發現了3個很明顯的事實。

你也可以試看看,Google「標普500」,顯示第一個是走勢圖,右上角選成「5年」。

標普500走勢長期向上

圖片來源:Google財經
圖片放大

第1是走勢圖有很明顯的趨勢就是斜向右上,雖然2022年有個很明顯的下凹,但整體而言還是一直上漲。

第2是即使有這些事件發生,5年的時間還是上漲了96%,近乎翻倍。

最後你可以看到圖上有許多尖尖向下的地方,那就是每次大小事件造成的股價低谷,試著把滑鼠移過去,會發現手隨便抖一下,就點不到最低的那個點了。

股市趨勢其實長期上漲

這給了我3個啟發,首先股市會長期向上而且報酬不錯,再來是5年96%報酬率,代表年化報酬率是14%左右,在這種環境下跟著大盤走就已經非常嚇人了,不用再費心去追求額外報酬。

最後說穿了,光是要你用滑鼠去點擊折線圖上最好的買點都不一定點得到了,你還會期待在發生事件的當下,自己可以買到最佳買點嗎?所以為什麼我這次沒有忙著看每天川普又講了什麼,經濟數字怎麼開,平常聽股癌聽到他關注什麼類股,也沒想去研究(氣氛仔)。

因為就算我抓到趨勢,例如我知道某個類股長期看好,現在正好因為事件下跌了,我是不是應該買進?是的話該在什麼時間點買進?

美股ETF定期定額》VOO、VT、VTI、QQQ、SPY是什麼?選誰好?

如同剛剛講到的,光是在走勢圖上要準確點到最低點都是很困難的事,怎麼期待自己可以買在最低點。或許你會說,既然趨勢向上,那只要相對低點無腦買就好了對吧。但我們剛剛不就介紹了另一個,也是長期向上可以無腦買的標的嗎?買指數的話你不用擔心明天會不會有新利空出現,也不用關注產業變化,更不用算公司的估值。省下的時間可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其實錢夠用就好了。

當然,我們都會擔心錢不夠用、報酬不夠高,我昨天有一篇文章分享Coast FIRE的概念,大意是在不提早退休的前提下,每1,000萬元的退休準備,只要在40歲以前有150萬元就可以達成,使用的正是指數投資這種「平庸」的報酬。

所以我們要問自己的是,假設你35歲身無分文,以5年賺到150萬元的目標來看,到底是1年存下30萬元比較容易達成,還是靠著投資抓住許多次機會比較容易達成?

5年存下150萬元還可以比,要存下1,500萬元的話,存錢肯定是達不到的,但我們真的需要在40歲就賺到1,500萬元嗎?還是150萬元慢慢等到65歲滾成1,000萬元就已經足夠了呢?

我現在39歲,離1,500萬元還很遠,不過我選擇的是讓錢做他的工作,我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本文獲「三明治先生的理財筆記」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0050投資15年,100萬可以變400萬!經歷5次股災,你只要做到1件事
0050分割是什麼?股票分割後更會漲?一文看懂0050分割後的2大影響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