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黑暗的日子,1932年11月的大選把一位被命運選中的人領進白宮,羅斯福,羅斯福承擔起拯救美國大陸和資本主義的重任。羅斯福接手時,恐慌達到最高點,由於現金風暴,密西 根州的銀行率先關門,緊接著其他47個州的銀行也相繼關閉。羅斯福馬上召開會議,要大家想出新對策。以此為開端,進行了無數次經濟、金融和社會改革,包括引進銀行分離制度,避免貸款投機。從這時起,銀行可以從事證券交易或傳統的貸款業務,但是禁止同時從事兩種業務。
打破通貨緊縮型的下跌螺旋,首要關鍵就是金本位制,就像英國早在兩年前對英鎊採取的措施那樣,羅斯福讓美元掙脫金本位制的束縛,美元貶值了40%,這一措施令之前因英鎊貶值,而嚴重影響的美國競爭力,恢復聯準會向所有銀行分配新貨幣,銀行櫃檯重新開始營業,為了盡快取得現金,大家一大早就奔向銀行,領錢的人排成長龍。不過當大眾看到銀行如數支付每筆款項時,便放心了,到了晚上,存在銀行裡的存款比營業前增加許多。由此美國從一個有病的國家脫胎換骨,成為繁榮的新國家。而這位由於華爾街危機而在美國辛勤執政十四年的人,更在美國歷史中贏得值得崇敬的一席之地。
書籍簡介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
譯者:唐峋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4/08/21
作者簡介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德國知名投資大師,嫻熟金融商品和證券市場的一切,被譽為「20 世紀股市見證人」、「本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
1906年生於匈牙利。13歲隨家人移居維也納後,開始著迷於歐洲各種貨幣的不同變化,從而展開其絢麗多彩的投機人生。他在德國投資界的地位,有如美國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他的理論,被視為權威,德國的投資人、專家、媒體記者,經常詢問他對股市的意見。
巴黎是科斯托蘭尼的發跡地,影響其一生的人生觀與金錢觀皆在此時期建立,並立志成為百萬富翁。此後他持美國護照、在德國工作,歷經兩次世界大戰,遭逢兩次徹底的破產。但科斯托蘭尼說:「投機者要提得起、放得下。」每一次衝擊的谷底,都讓他彈跳得更高。
70年代開始,科斯托蘭尼多了一個新頭銜「股市教授」,開始在德國和世界各大都市的咖啡館中,教授股市知識和預測,上自王孫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是科斯托蘭尼咖啡館講座中的學生。咖啡館講座回響熱烈,不但學生人數大增,連各大金融機構、銀行也爭相邀請科斯托蘭尼演講,而科斯托蘭尼也成為德國、奧地利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
科斯托蘭尼不僅是成功的投資者,也是廣受讀者喜愛的作家。雖然在35歲就賺得足以養老的財富,但過人的精力,使他不甘就此退休,轉而發展第二事業,將自己的證券交易經驗與理論,寫成一本本實用且平易近人的書籍,廣受讀者喜愛與推崇,成為關注股市的財經作家。60年代以來,30年筆耕不輟:《這就是股市》一書被翻譯成7國語言,還拍成了電影,從此躋身暢銷作家之列;1991年的經典之作《證券心理學》一書,更是德國大學經濟系學生必讀書籍。從1987年至今,共出版13本著作,在全球賣出300萬冊的佳績,包括台灣、中國、韓國、希臘、丹麥,都有翻譯版本。此外他也是德國經濟評論雜誌《資本》的長期作者,供稿長達25年。
1999年,見證百年金融發展的科斯托蘭尼因病辭世,留下財富給繼承者,但留下典範給所有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