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總統大選即將開打,政策討論比較有能見度,立委與相關利益團體如券商公會又紛紛打起算盤,發出調降證交稅、取消證所稅的呼籲,這些人顯然認同有所得可以不課稅,那廣大勞工團體想必也能高聲呼喊薪資所得也不要繳稅。
據券商公會的新聞稿表示,去年12月立法院延後三年實施大戶條款,大戶資金仍沒有回歸台股。大額自然人的成交金額從證所稅前的每季一兆四千億降到今年第二季只剩下不到八千億,看來證所稅課徵對台股成交量似有顯著影響。
於是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國家沒幾個人在問,為什麼有人的所得可以不必繳稅,但是卻有一大堆人在問為什麼要課稅趕走那些人?
我們姑且相信,證所稅真的趕走了大戶,但透過成交量下滑,我們就可清楚知道,這些跑走的大戶,只想炒作股票,不願承擔稅賦。那麼,我們留下這些人又有什麼意義?
有哪家公司會想聘請整天只忙著網購卻不做事的員工?成交量比較高,對一般股民來說就能賺到比較多錢嗎?券商公會要不要先告訴大家一個常見的傳說,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