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若垮,台灣經濟也會完蛋?「柏南奇經驗」告訴你:免驚!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

2009年初美國經歷了一年的低通貨膨脹,挾帶這一年的低基期效應,隔一年就有很高機率,會因為基期較低而產生相對高通膨。但柏南奇認為還不夠,實施QE1,更加確保通貨膨脹的出現,經過2010年的通貨膨脹下滑,低基期環境再度出現,柏南奇把握良機,實施QE2,確保2011年通貨膨脹更穩定,2011年底,美國通貨膨脹飆升到接近4%,加上美國國會與白宮的預算鬥爭結果未明朗化,柏南奇實施OT政策,賣掉短債買進長債,繼續延續QE政策,2012年第二季,柏南奇繼續低基期環境再度出擊,實施QE3政策,而2013年美國通貨膨脹率幾乎都維持在2%以下,可以想像,如果當時沒有執行QE3,那麼美國很可能又回到通貨緊縮的民生環境。

柏南奇當時從QE1=>QE2=>OT=>QE3,每個環節的執行點對美國都產生了最大的經濟效益,這之中還要考量美國的政治、金融、人民、產業、熱錢等各種因素所組成的複雜影響力,只要做錯一步,美國或是全球都可能進入更長久的景氣蕭條,當我們回頭看2008〜2014年的局勢變化,就能發現當時柏南奇的貨幣政策實施的時機點選得相當完美。

1990年代的日本,經歷房地產泡沫崩盤後,經濟長期低迷長達至少20年,東亞地區像是,中國、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房地產業都面臨泡沫的風險,2015年台灣和中國的房地產業相繼進入一個相對低迷的趨勢,我們難以預估泡沫何時破裂,但從歷史來看,泡沫必然破裂。

如何面對房地產發生泡沫崩盤後的危機?應該如何從貨幣政策來著手?如何扭轉通貨緊縮的危機?如何處理金融業在景氣蕭條時的補救措施,還有改善金融業的監管機制?對於國家經濟的政策決策者來說,房地產泡沫所導致的經濟蕭條並非無藥可解,柏南奇的施政經驗非常值得參考。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