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中韓FTA簽了台灣就死?只有腦殘政府和媽寶企業,會把「零關稅」當成競爭力!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源:APEC官方網站)
圖片放大

選情緊急,執政黨想要用這種恐嚇心理,把選戰拉成國家發展與鎖國的對決,拼命用媒體曝光來試圖影響選情,但這種漏洞百出,三分真七分假的說法,只能凸顯出台灣的命運掌握在這群腦殘執政黨手上,就是一種悲哀。

首先,中韓簽了FTA就馬上都零關稅?這簡直是一大謊言。

事實上,中韓FTA的零關稅商品分為三類型,「一般產品10年內降至零關稅、敏感產品10至20年降為零關稅、超級敏感產品20年不降稅」,調適期其實相當長。

為什麼不是「馬上」?因為FTA並不是單方面開放,你要拿別人也要跟你要,雙方面都有必須要被迫開放的產業,也就是說在這場戰局中,有產業獲利、必然有產業會嚴重受傷,把時間拉長就是為了減少衝擊,也是讓這些產業慢慢提高競爭力,不要一下子就被KO。

但可怕的是,經濟部所拿出的研究報告卻以「協議生效日,中韓雙方100%產品、立即降至零關稅」為假設,做出對台灣產業衝擊影響推估,如果這不是在造謠,那什麼才算呢?政府老愛拿這種威脅口吻「不配合就要死」的政策說帖,才是台灣多數公民社會不能接受的最大理由。

事實上,在這次協議中,韓國的生產強項──汽車,最終卻被雙方排除於關稅減少的對象外,而韓方同樣具優勢的液晶屏幕,也被決定在10年後才得以減除關稅。

而且如果「零關稅」就能讓台灣的企業脫胎換骨,那明明現在我們反而還佔有關稅較低的優勢,例如台灣現在出口到中國的貨品有69%零關稅,特別是據根據資訊科技協定(ITA),目前台灣輸往中國的電子通訊產品零組件都是零關稅,但台灣的手機業者有在中國市場佔到任何便宜嗎?說穿了,即便零稅率,照樣不爭氣。

特別是政府點名台灣受衝擊行業金額為386億美元,占台灣工業產品總出口占大陸比重24.7%,分別有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七大行業,老實說就算零關稅,台灣一樣無法在中國市場競爭。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