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其實這個調查裡面,光是「最常使用的理財工具是保險」,就足以證明台灣民眾的理財意識相當薄弱。台灣大部分民眾買保險是被動接受推銷而不是主動購買,而被推銷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根本還沒有機會確認自己的理財目標,就已經簽名完成交易了。買方的目標是「消耗理財預算」,賣方的目標是賺取仲介佣金,在這個過程中,理財的需求是什麼幾乎沒有被考慮。
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覺得自己買了很多保險應該可以很安心,但要申請理賠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買的保險完全無法承擔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買儲蓄險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在強迫儲蓄,但是當急需用錢的時候才發現萬一解約,能拿回來的錢少之又少,買保單存錢的損失竟然比股災還可怕。
賣的人不想講清楚,買的人懶得看清楚,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有六成的人覺得沒有遇到理財的困難。
其實理財真的不難,而台灣民眾也相當的認真,只是好像很習慣「跳級」,在還沒對理財有基礎的瞭解之前,就開始研究更進階的投資,甚至也對投資不是那麼瞭解,就直接進行投機,只想以最快的速度賺到最多的錢,反而比較像是一個賭徒,卻以為自己很懂理財,最後才發覺怎麼自己努力理財了那麼久,財富還是不理睬自己,乾脆保守起來,只敢買保單。
當然,要自我感覺良好的宣稱自己很懂理財也可以,反正最後看看自己的資產多寡,就無法自欺欺人了。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