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大家拿自己的退休金出來投資?要不要乾脆立法讓小散戶都不能投資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來源:ota_photos@flickr, CC BY-SA 2.0
圖片放大

立委賴士葆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拿勞工血汗錢去賭一把非德政」,批評勞工自提的退休金可以自行投資的政策。賴士葆知道,這個政策是把投資的選擇與自由還給勞工,但是卻又擔心開放後,會讓勞工「陷入風險」。

「退休金應該以保障為主,不應該有過高的風險」這個想法看似合理,其實充滿矛盾。

首先,看來賴士葆對勞工的投資能力相當不信任。如果賴士葆這麼不相信勞工的投資能力,應該立刻著手立法,禁止勞工進行一切投資活動。

軍公教退撫制度,所得替代率接近100%;但勞工每個月自提的勞退金,最多也只是本薪的6%,跟軍公教沒得比,如果不另外儲蓄或投資,退休後根本不夠用。但既然賴士葆不可能禁止勞工投資,又為什麼不認同勞工有權自選退休金的投資標的呢?

其次,不知道賴士葆定義的「風險」是什麼?

勞工會有自選投資標的的需求,出於兩個原因:一、台灣低利已經維持很久,跟物價相比,甚至處於負利率狀態,目前勞退基金保證兩年期定存利率,是很有可能讓退休金的購買力持續下滑的。二、不信任,因為謝青良一案,導致勞退基金損失8千多萬,已經徹底破壞勞工對政府管理勞退基金的信任感。

我們不清楚賴士葆是否認知到這兩個既存風險?還是單純認為,因為勞工投資能力不足,股市漲跌的波動很容易讓勞工受傷?但是賴士葆能說得出有什麼投資標的是低風險、卻又能有高報酬的嗎?這世界上有這種東西存在嗎?要有長期的高報酬,當然必須忍受短期的波動風險啊!台股每天的漲跌看起來是風險,但是如果能長期向上提供高於定存不少的報酬,誰敢說台股不是個理想的退休金投資標的?如果是像台灣公債那樣靜如死水,長期只有1%左右的年化報酬,又哪裡有資格當退休金的投資標的?

是的,我認同勞工要有足夠的投資知識,但不需要讓每一個勞工都變成基金經理人,只要瞭解各種投資工具的特性,以及不要用情緒來做投資決策而導致總是追高殺低,其實也就夠了。

開放勞退基金自行投資,兩大好處:

1、矯正台灣散戶的投資劣習

沒錯,根據過去的經驗,台灣的散戶投資人,績效真的很差,而政府卻又為了成交量推出了一堆更投機的措施。如果賴士葆真的為投資人著想,應該要去瞭解一下,那些權證、牛熊證、當沖的開放,到底投資人受害的情況有多慘烈。而勞退基金的自選投資,其實反而是矯正投資人劣習的一個機會。

為什麼?因為傳統的投資,投資人越做越短,明明是為了未來三十年後的退休規劃,卻老是進行三、五天就買進賣出的短線交易。勞退基金,強制定期定額,讓勞工投資人開始去習慣著眼於長線獲利,養成長期投資的好習慣。

2、定期定額投入股市,不追高殺低

投資人很喜歡預測趨勢卻又總是猜錯,總是在股市大漲之後認為還會繼續漲,所以買在高點,而當股市大跌之後認為還會繼續跌所以低點賣光持股而不敢撿便宜。退休金投資平台,不需要預測高低點,就定期定額投入,不受情緒左右,績效就能贏過許多投資人了。

賴士葆認為勞動部和金管會應該給勞工更周全的輔導,但這個輔導誰來做?業者嗎?無法避開利益衝突,業者的輔導可能「越輔越倒」。所以巴菲特說:「永遠不要問理髮師是否該理髮了!」政府還是把力氣花在好好監管退休基金的運作就好,別再發生盈正案就已經是萬幸了。

況且,勞工需要的不見得是輔導,而是養成投資的正確習慣,如上所說,不要做短線的投機交易,不要因為情緒而做出錯誤的決策,不要買不懂的投資商品,那就夠了,而這些其實正好就是一個規劃良善的退休金投資平台應該提供的啊!

開放指數型投資工具,三大優點:

勞工要投資得做功課,但我認為政府該做的事情比勞工要多更多。如果開放勞工可以自選投資標的,金融產業勢必都將勞工當成肥羊,政府要怎麼保護勞工呢?以目前市場上的商品來看,手續費和佣金都高得離譜,賣基金和保險比投資還好賺,而且保證獲利,而基金每年收了數個百分點的昂貴管理費,績效卻連贏過大盤都不敢保證。

所以我的建議是,初期先開放指數型的投資工具來試辦,例如指數型共同基金、追蹤指數的ETF等。這樣做有以下優點:

1、投資成本低

ETF的投資成本,就跟股票一樣最高只收0.1425%的手續費,一般的共同基金手續費卻是十倍以上。如果是勞工退休金的投資平台,應該讓投資成本更低才對。除此以外,ETF大約0.35%的管理費,也比共同基金動輒1.5%以上還要低許多,光是落差都差不多是現在的定存利率了。每年差距1%,幾十年下來對退休金總額的影響相當巨大。

2、降低人為風險

投資那些熱門的共同基金,或是聘請像是謝青良這樣的明星經理人來管理勞工的退休金,會有許多人為的風險。首先,金融業者會不斷鼓吹投資人追逐投資流行,像是生技、綠能、新興市場,但是往往是用過去的好表現來推銷,讓投資人一進場往往就是高點,於是總是受傷。其次,買過基金的人都體會過,指數一直漲,自己買的基金不漲反而下跌,其實這是因為經理人已經成為投資最不確定的因素。要避免這些風險,只要投資追蹤指數的投資工具就可以了。

3、投資指數,貢獻並享受經濟成長

你投資某個基金,賺了錢你會覺得是自己選對了基金,賠了錢你會覺得是經理人太爛。過去大眾所熟悉的投資工具,其實跟自己好像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投資指數則不然,指數代表的是整個市場的好壞。例如你投資的如果是加權指數的ETF,連結的就是台灣的經濟發展,那麼你越努力工作,公司越賺錢,每個人都這樣做,經濟就越好,指數則一直上漲,連帶你的退休金也就越來越多。

而且,這麼一來也不只有在退休金上面受惠,新興產業和公司也都能因為龐大退休金的投資股市而能夠成功募資,帶動產業的發展,當有一些產業開始衰退的時候,會有資金持續挹注到新興產業去,創造就業機會,讓夕陽產業的勞工能夠轉移到新興產業去,而不會新產業總是缺資金,舊產業又養著一堆勞工賺不到錢但只能撐著也不能倒,經濟當然深陷泥沼。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