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這位前輩進入職場第一年,每天下班後花三個小時去觀察業界的動態,因為一開始工作薪水不高,但也不太忙,所以主要是投資自己的時間,在網路收集資訊,也到處拜訪業界的人;他也拿出自己一成的薪水來買書、買雜誌閱讀,因為接觸越多,越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
第二年,他對業界已經有足夠的瞭解了,他說:「就像是每天晚上看棒球轉播三個小時,對職棒的球員如數家珍有什麼難的?」但是業界變化很快,因此他自己還是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去跟上業界的動態。不過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他每天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分析產業的未來走勢以及思考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謀定而後動。夠瞭解了,就知道要補強自己哪個部份,所以時間上所花的成本少了,金錢上所花的成本則多了,每個月花兩成以上的薪水買書、聽演講、上課程,努力補足他認為自己應該要學會的項目。
第三年,因為他的努力,對產業有足夠的瞭解,人脈也累積了不少,再加上自己的工作經驗,薪水已經比過去提昇了不少,但是他卻花費更多的金錢成本在投資自己,將自己收入的三成都拿來學習,從技術的書看到管理的書,從基礎課程上到專業的課程,甚至還聘請專業顧問來一對一諮詢。
這位前輩的經驗給我不少啟發。首先,一般人對自己的投資其實真的很少,從之前的閱讀調查結果就可以得知,台灣人年均閱讀量每人只有兩本書,不但投資在讓自己成長的金錢少,時間則更少。然而如果因為賺的錢不多就不肯買書,因為工時長就不願意抽出時間學習,低薪的處境又怎麼會有改變的可能?
尤其時間是特別寶貴的。你連花錢的機會都沒有,那怎麼可能有學習的時間?但是不學習,能力沒有提昇,身價就無法往上拉抬,這是低薪的人特別容易踏進去的惡性循還,而且一旦進去就很難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