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名主持人陳斐娟買屋秘招:最好的地段,就在媽媽家隔壁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照片提供:平安文化出版社)
圖片放大

曾有朋友問我,如何選擇Location(地段),我開玩笑說:「住在媽媽家隔壁,就是最好的地段。」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仔細想想不無道理。住媽媽家附近,吃喝有人照料、家裡有人打掃、連孩子都有人幫忙帶,沒事還幫你巡一巡,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地段。

我第二間房子買在內湖,就在我媽媽家附近,奉行的就是「媽媽家隔壁就是最好的地段」這個原則。

再多想一層,其實,是因為買房子最好買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買房子除非是純投資,不然還是買一個生活,這怎麼說呢?你熟悉的地方,你知道什麼時候出門會塞車、坐公車有沒有位子坐,政府說的捷運規劃是選舉時大餅畫畫還是真有其事,這是交通動線。你熟悉的地方,你知道哪裡有好吃的餐廳、菜市場的菜新不新鮮、公園會不會有怪叔叔,這是生活機能。你熟悉的地方,你知道附近學區素質如何、居民品質好不好、會不會有宮啊廟啊的藏在社區裡,初一十五叮叮噹噹個不停,這是人文素質。

最重要的是,你熟悉的地方,你總有些三姑六婆鄰居朋友,你會知道,誰家上個月剛把房子賣了,賣了多少?當初預售推案時,又是賣多少?萬一房子發生過凶案、社區有過糾紛、隔壁巷子老是淹水、對面公寓準備都更、樓上王先生周轉不靈房子快被法拍……種種可能影響房價的因素,你比別人多了綿密的情報交換網,這是價格優勢。買一間房子,該想的、該考慮的,不外乎就是交通動線、生活機能、人文素質和價格優勢。在你熟悉的地方買房,這些因素你通通比別人掌握得更好,換句話說,你是「住在巷子內的」(台語:內行的),你當然比別人有更多的贏面。

我買我現在住的內湖的房子,是在2004年SARS剛過時,當時市場仍然冷颼颼,預售屋接待中心裡的銷售人員比看房子的人還多。售屋人員當時開的價是每坪27萬。我剛說過,買自己熟悉的地方,最大的優勢就是,你比別人擁有更完整且可信賴的資料庫。我母親早年曾在內湖文德路買過一間房子,當時還沒有捷運文湖線的規劃,連影子都沒有,就已經買在每坪30萬了,也就是說,內湖已經跌了一大段。

後來又在2003年SARS期間在內湖買了另一間信譽卓著的建商蓋的房子,這建商只要推案,一向都能賣得比同地段建商的案子貴,這房子我母親買在每坪23萬,也就是說,大利空最壞也就是把績優股打到23萬。其他情報,舉凡基地過去的用途啦、地主是誰、為什麼要賣啦、附近的治安啦、建商在當地的風評啦……等等,全靠我綿密的人際網路做了一番統整,我知道如果可以買在一坪23萬,就算不是最低,也不會輸,於是我很快做了決定,並且大膽向建商出價,最後,就成交在一坪23萬。

以我的了解,2012年我們這棟樓有鄰居賣房子,成交在每坪55萬左右,才經過8年的時間,我的帳上獲利已經達到每坪30萬。

我知道很多專家都會告訴你,買房子一定要謹記這六字訣:「地段、地段、地段」,評估地段的說法不外是蛋黃蛋白啦、框框論啦、寧願買市區一張床不買郊區一間房啦……等等,這些專家都是我的投資導師,我把這些原則奉為最高指導原則。但我的施行細則是,謹遵「最好的地段,就在媽媽家隔壁」,走路就可以回家吃飯,那就更讚啦!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