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領息一定低風險?翻轉散戶思維,棒喬飛用ETF教你破除投資2大心魔,價差與利息雙豐收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1.利用存股成功年領百萬股息的棒喬飛,發現台灣投資人特別熱愛配息,所以在面對不強調配息的指數投資法時容易卻步,因此分析了「主動式投資」與「被動式投資」兩派投資人的差別,並分享存股族投資ETF思維。

2.指數投資主要追求成長,因此股息多半較少,但可以分散風險且不用自己選股,被動式的指數投資可以讓資產隨著市場成長穩定增值,主動式的投資則有機會讓你獲得比市場更高、也可能更低的回報,投資人可依照自己的風險胃口,選擇適合的投資方式。

編按:「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擁有傑出的個股投資績效,但是他多年來不止一次公開推崇被動式的指數投資,並直言一般散戶可以藉此打敗眾多主動選股的共同基金。

存股12年成功年領百萬股息、並在45歲提前退休的投資人棒喬飛,在財富自由之後,也陸續將投資重心轉換到指數投資。他發現,台灣投資人特別熱愛配息,因此在面對不強調配息的指數投資法時容易卻步。他在新書《散戶進化入門:致富必學的投資思維》當中,分享了自己開始投入指數投資的原因及看法,以下為新書精彩摘要:

存股和指數投資雖然都是採取長期投資策略,但因為投資方式的差別,讓兩派投資人經常彼此爭論,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前者是採取「主動式投資」,後者是採取「被動式投資」。

存股是主動選擇有穩定配息的股票,以獲得高於定存利率的配息。更有企圖心的投資人則會特別存具備成長性的股票,希望股息與價差同時賺,然而總報酬(股息收入+價差收入)能否打敗大盤終究視個人能力而定。我想以下3點是最吸引投資人存股的理由:

1.領股息領到零成本:買一檔績優股可每年獲得穩定的殖利率5%,領20年股息就能拿回100%當初投資的錢,之後領到的股息都是多賺的。

2.有長久的被動現金流:存績優股領股息,就像擁有一棵果樹,這棵果樹每年都會結出很多果實。不管股價如何漲跌,只要我們不砍倒果樹,每年都還是有果子可以吃。

3.只要公司不倒,就能一直領股息:只要選對好公司,公司不倒閉、不掉入衰退趨勢,就可以長期持有穩穩領息。以存金融股來說,我們敢把錢存在銀行,表示不怕這家銀行倒閉。若不擔心它倒閉,那麼當這家銀行的股東,長期領到的股利肯定比定存利息還要多。

指數投資可享3優點
但股息多半較少

指數投資則是被動投資於「市值型ETF」,持有一籃子股票,籃子裡的股票怎麼選、怎麼淘汰,都是交由所追蹤的指數決定,以元大台灣50(0050)為例,就會選進台股前50大市值的股票。市值型ETF的長期績效會貼近所投資的市場表現,股息就不會是考量重點。這種投資方式吸引人的理由如下:

1.不用自己選股:

投資人不用花時間研究財報,不需為選股傷腦筋,只要選擇欲投資的市場即可。只想投資台灣股市就買0050、富邦台50(006208);只想投資美國股市就買先鋒標普500指數ETF(VOO)、先鋒美國整體股市ETF(VTI);想要投資全世界就買先鋒全世界股票ETF(VT)。

2.可輕鬆獲得市場平均報酬:

不用忙進忙出,只要買進後長期持有,就能輕鬆獲得整個市場的平均報酬。

3.風險分散效果佳:

投資ETF就是投資一籃子標的,不怕單一標的出現倒閉風險。而且,指數投資人通常會同時配置股票及債券這兩個具有負相關性的市場,有助於維持資產市值波動的穩定度。

而除了存個股,還有一派以領息為目標的投資人,為了省去選股麻煩,會選擇投資高股息型ETF,例如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近幾年都是台灣投資市場的寵兒。

高股息投資或存股,以及指數投資都是不同典範,我也無意特別為不同典範比較優劣,但是當投資人在做出選擇之前,還是可以好好認識它們之間的差別。

例如存股投資人認為自己不想再花時間研究公司基本面,或缺乏對選股的信心時,可能會開始投資高股息型ETF,不需要自己選股也能每年享受穩定的現金流進帳。

而有些存股投資人在開始接觸被動式的指數投資後,雖然對於獲取市場平均報酬感到心動,當真的要下單時卻又裹足不前,無非是因為以下兩大心理障礙:

障礙1》股息減少

由於市值型ETF的殖利率低,甚至有些海外ETF不配息(成分股配發的股息直接滾入淨值)。若原本存股可以獲得1年50萬元股息,換成買市值型ETF就少了這筆被動現金流。

障礙2》有現金需求必須賣股求現

如果投資人剛好需要用到50萬元,就得賣掉價值50萬元的ETF換現金才行。

投資要解決數學問題,更要解決心理問題。其實,不管是領息或是賣股求現,同樣都是從投資標的當中取出一筆錢。我們直接看兩種情境的比較(詳見表1)。

情境A是「領股息」獲得資金,而情境B是「賣股求現」獲得資金。假設兩者獲得資金之後,股價都上漲20%,兩者的市值還是相同。因此,領息和賣股其實是一樣的事情。多數人心理上最無法接受的原因是「賣股之後會減少持股數量」,但是透過數學計算可以知道,賣股之後雖然股票數量減少,卻不會像情境A有除權息而使股價降低,因此整體市值仍然相同。

況且,以投資台股而言,投資人獲得的股息收入,要被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依個人所得而定,最少是5%。而賣股票則是付給政府千分之3的證交稅。而當單筆股利高於2萬元,還要被政府收一筆健保補充費(2023年費率為2.11%)。從數學角度來看,領股息要支付的稅費會比賣股票的代價更高。

指數投資追求成長
不追求穩定配息

我們再思考另一個問題,通常能夠穩定配發高股息的多半是成熟型的公司,因為公司不會有高成長,所以會把賺到的錢分配給股東。而還在成長的公司,會把賺來的錢投入到公司營運追求繼續擴張,這樣未來就能創造更高的獲利。

假設甲公司已不在成長期,每年的每股盈餘(EPS)大約都是5元,賺來的5元都會配給股東,股價也長期維持在100元。而乙公司第1年的每股盈餘也是5元,市場給予20倍本益比,股價約在100元上下。由於公司還在成長,決定將盈餘再投資。到了隔年,乙公司的每股盈餘從5元增加20%到6元。如果市場同樣給予20倍本益比,那麼股價就有很大的機會漲到120元。乙公司的股東雖然沒有領到5元股息,隔年公司卻因為獲利再投資帶來盈餘成長,帶動股價漲到120元,股東反而得到20元的獲利。

市值型ETF投資的是整個市場,無論是美國或台灣,當中都有許多還在成長期的公司。當眾多公司的獲利成長,就會帶動股價及市值的增長,根據過去的績效觀察,長期而言都比投資高股息公司可以帶來更高的收益。

了解以上兩個觀念,希望能夠幫助投資人們解決對於指數投資的不安。

只要有把握能夠長期投資,那麼追求市場「成長」的思維,透過時間與複利獲取市場報酬、穩定累積財富,自然會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事實上,我並沒有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在指數投資當中,也擁有一些主動投資或購買高股息的ETF,並且繼續持有台積電(2330);不過目前的資產配置比重,是我現在心理上最能接受的狀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也可能會再做出調整。簡而言之,只要充分了解到,被動式的指數投資可以讓資產隨著市場成長穩定增值,主動式的投資則有機會讓你獲得比市場更高、也可能更低的回報。最終,要將多少金錢投入指數投資?占總資產多高比重?還是由你自己來決定。(本文摘自第3章)

延伸閱讀
ETF指數投資穩賺不賠?45歲財富自由的存股達人棒喬飛:指數投資的4大觀念先釐清
AI族群狂飆,別只注意0056和00878!數字會說話:這些中小型、科技型ETF默默在賺錢
ETF是什麼?ETF怎麼買?新手如何定期定額ETF?ETF投資入門懶人包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