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個月那斯達克指數重挫逾13%,美國成長股暴跌後還有投資機會嗎?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摘要

1.這一波成長股的大跌有許多績優股都重挫,有2001年網路泡沫時,股市崩盤的影子,成長股真的進入熊市了嗎?

2.筆者認為有3大因素讓成長股變成燙手山芋:1.貨幣政策由鬆轉緊,資金先從股市撤回;2.升息引發資產比價效應,投資轉進低風險型資產;3.成長基期與估值過高,難逃修正。

因素3》成長基期與估值過高,難逃修正
過去11年間,美國先後為了因應金融海嘯、新冠疫情的衝擊,透過貨幣、商業等政策,營造了一個對企業經營極有利的環境,例如:放寬上市與融資條件,使得成長股受到資金注意,出現難得一見的長多走勢;而疫情期間,封城造成的供應鏈中斷,意外地讓許多商業模式創新的產業受惠,例如:電商、金融科技、疫苗等,更創下連續多個季度的營收是以3位數在成長,股價在2年內飆漲3~5倍的比比皆是。

可是,如今疫情已經逐漸趨緩,人們生活與經濟活動回歸正常,過去2年間,季度營收動輒成長50%或100%以上的企業,接下來很難維持高成長,即使有成長,在過去2年成長基期墊高下,成長率一定會下降,甚至會出現負成長。在此情況下,有些被過度推高的股價,必將被重估修正。

基於上述3個因素,成長股才會在這一波跌得特別凶。但是,股價因為估值不合理而被修正,其實是好事,總比到泡沫突然破掉、股價大崩跌卻來不及應變要好,更何況,比起網路泡沫時期炒作的盡是毫無基本面的小型股,目前股市中的成長股,雖然也有現金流為負的公司,但是市值多半已經達上千億美元,而且步入長期穩定獲利的階段,因此,此波下跌純粹是估值過高,而非營運有問題。成長股的大跌,除了讓投資人有風險意識的機會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再度確認「要在股市獲利,做長期投資、注重長期年化報酬」才是簡單又恆久的真理。

因此,作為股市投資人,只需要堅持一件事─找出成長和價值有持續性的企業,買入後不要賣。其中「持續性」最是關鍵。在此大跌時刻,正是做這件事的好時機,可以真正檢視出哪些才是具有持續競爭力、能為投資人帶來長期優異報酬的好企業。

唯有產業前景優異公司
才能在股價大跌時布局

筆者就針對成長股中股價跌多的個股,將其在疫情最嚴重時,也就是2020年第3季的營收成長率,與疫情前同期表現(即2019年第3季)做比較,結果可以分為以下3種類型(詳見表1):

類型1》疫情受創錯殺股
在疫情前,這類公司原本穩定成長、獲利不錯,受到疫情或封城的影響,取消跨國出差或度假,大筆花費受到壓抑,衝擊公司營運而使股價被錯殺。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大信用卡龍頭─威士(美股代碼:V)、萬士達(美股代碼:MA),在過去2年裡,是公司從上市以來股價表現最疲弱的時期。另外一個代表是,線上旅遊訂票巨擘Booking.com(美股代碼:BKNG)和線上住宿預訂平台,也同樣處於股價弱勢期。

類型2》疫情受惠續活股
這類公司,雖然是在疫情下人們某些生活和消費型態的改變而崛起,但是,因為改變已成定局,所以這類公司仍能持續營運,只是成長率力道會減弱。代表的個股有電商業的SHOP、SE和自由市場(MELI),以及無接觸支付和金融新創的貝寶(PYPL)、SQ。而莫德納(MRNA)藉由新冠肺炎證明mRNA疫苗的龐大潛力和優秀的防護力,未來應該還大有可為。

類型3》疫情受惠但是前景堪慮股
這些個股雖然受惠於疫情,但是,疫情過後,它們的業務可能會因為人們恢復正常生活而消失或巨幅減緩,不可能有過去的榮景。代表的個股有ZM、DOCU,以及居家健身器材的派樂騰(美股代碼:PTON)等。

經過上述方式做比較後,類型1與類型2,具有基本面和前景的個股,在大跌中可以配置資金布局或加碼,而類型3的公司就要注意了。不過,這是筆者個人的分析,還是要提醒讀者,最好自己建立觀察指標,這樣所做出的投資決策才具可執行性,也能在市場出現變化時,及時調動資金並且調整好投資組合。(本文作者為《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作者)

延伸閱讀
為何應選美國大盤ETF?從未關閉、交易成本低、美企地位難撼動,3大優勢不怕崩盤
規模前10大的美股ETF大公開!想進場,這3檔是首選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