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要二度就業、持續投資嗎?理財專家:以穩定為優先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退休後要二度就業、持續投資嗎?理財專家:以穩定為優先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翻轉社會經濟穩定,也對個人退休生活帶來衝擊。

根據美國國家退休安全研究所(NIRS)的調查指出,64%未退休族群(編按:包含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和在1960年代~1970年代末出生的X世代),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更關心他們的退休保障,關心程度較已退休的嬰兒潮世代高。

美國已遭疫情影響一整年,也提升民眾尤其是未退休族群對退休的關心,若換個角度來看,甫從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的台灣,民眾在疫情後時代,對退休規畫又有何看法?

政治大學商學院與台灣人壽聯手在8月公布「2021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本次調查於2021年5月進行,以台灣地區25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有效樣本數1,202份,信賴水準95%、抽樣誤差值為±2.8%),發現每2位未退休族群中,就有1人覺得未來退休金恐將不足(50.4%);74.1%的未退休族群覺得未來年金給付會再調降,代表未退休族群對未來退休充滿擔憂與不確定。

然而若進一步檢視,此調查中未退休族群對退休規畫的看法,可看出3個有趣的現象:

調查結果》留意3現象,檢視退休信心

現象1》
偏好保守穩健理財工具
以儲蓄與定存為最大宗

調查詢問未退休族群中,有在進行退休規畫者所使用的理財工具,以「儲蓄與定存」最多人選擇,占比為50.9%,其次則為股票與保險保單,代表偏向保守穩定的工具,仍為最多人選擇;但進一步詢問使用股票準備退休金的受訪者,發現近4成的人曾用過零股投資(詳見圖1),且年齡主要以25歲~39歲為大宗。

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楊曉文表示,這個現象意味著資金有限的年輕族群,偏好投資金額小、進入門檻低的理財工具,作為自己退休規畫的首選,也讓零股成為新興的退休金準備工具。

現象2》
逾7成受訪者認為退休後
仍需持續投資理財

有些人認為,退休後等於不用工作、不用理財,可將時間留給自己充分運用,但未退休族群因對未來充滿擔憂,因此回答並不是如此充滿理想。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高達72.1%的未退休族群認為,退休後仍需要進行投資理財(詳見圖2);此外,也有近6成的未退休族群認為,自己退休後會考慮銀髮第二春的就業,最多人選擇的就業原因為無聊打發時間(37.7%),其次為缺錢(24.4%),以及預防失智(23.8%)等(詳見圖3)。

現象3》
64.5%未退休族群
尚未規畫長照保障

最後一個現象是,逾6成的未退休族群不了解政府長期照顧(以下簡稱長照)2.0制度與商業長照險的內容;對於未來可能的長照隱憂,最害怕找不到人照顧,也怕沒有子女家人願意照顧自己;然而卻有64.5%的未退休族群尚未規畫長照險(詳見圖4),每年支付的保費,以1萬元(不含)~2萬元最多,即便是已投保長照險的未退休族群,也有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目前規畫的長照險不夠支應未來的長照需求。

在退休工具選擇保守,但愈年輕選擇零股意願愈高的現象上,楊曉文認為除了代表投資人偏好低門檻理財工具外,政府或民間金融機構,應打造小額退休理財環境,讓年輕族或小資族先以小額資金、定期定額的方式,慢慢培養退休規畫的紀律與動作,未來若有更多餘裕資金,或更熟悉理財工具時,可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加快退休金的準備速度。

應對策略》善用4工具,規畫退休生活

參與此次調查、台灣人壽資深副總經理葉栢宏則認為,考量小資預算有限,退休規畫必須「先求有再求好」,但不論這個「有」與「好」之間的距離是近還是遠,都應時時思考估算,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將來需要多少退休金才夠。

估算的方式可以透過理財顧問或專家協助,進行個人的退休規畫精算,但如果沒有可諮詢的對象,也可以參考政府公布的相關數據。

葉栢宏以行政院家庭消費每月支出調查統計為例,若加計通膨年增率1.12%,30年後個人每月消費支出約2萬6,187元~3萬4,122元,若再乘以平均餘命25年,則平均需準備785萬元~1,023萬元(詳見表1),但這只是退休後基本生活開銷,還未加計休閒娛樂或醫療費用。

工具1》ETF、投資型保單
定期定額、分散風險

至於在小額理財工具的選擇上,葉栢宏認為現在理財工具很多,例如近年火熱的ETF也可以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投入,不僅透過分散資金的風險降低投入成本,ETF同時投資一籃子股票的特性,也能協助民眾分散投資風險,避免因市場波動或產業變化而受影響。

此外,基金當然也是小額理財的適合工具之一,每個月只要3,000元就能投資1檔基金。但葉栢宏也建議,如果是想分散投資共同基金,也可以選擇投資型保單,每月最低繳費2,000元就可以開始,透過分離帳戶連結多檔基金,亦有機會選擇ETF或是目標日期基金。

有保障需求者,能選擇具壽險保額的投資型壽險(編按:即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沒有保障需求者,則可選擇純累積資產的投資型年金(編按:即變額年金險),開始小額準備退休金的第一步。

但他也建議,因退休規畫是「長期抗戰」,建議可定期透過財務與保單健診,調整退休金準備的狀況與理財工具的配置,考量民眾很常忘記健診的時間,建議可訂定於年末的最後一天或特定節日為健診日,讓退休準備能與時俱進。

工具2》利率變動型壽險
可提供穩定現金流

至於在退休後理財與銀髮就業部分,楊曉文指出,一般個人退休金來源可分為:第1層政府年金、第2層企業年金、第3層個人理財。退休後理財應是3層來源都要進行,其中第1、第2層年金在退休後理財管道的嫁接,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她以英國為例,說明政府如何協助已退休民眾,運用第2層年金繼續進行投資理財(詳見圖5)。

她表示,英國的第2層年金跟台灣的勞退年金一樣,屬於DC制(編按: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英國政府為了不讓年滿55歲、符合請領退休金條件的民眾,一次領走退休金,鼓勵他們選擇分期領且繼續理財,因此在DC帳戶另外嫁接2種運用方式,一種是年金保險(Annuity)、一種是收入提領(Income Drawdown)。

由於退休金提領被視為是一種收入,因此英國政府也規定,初次提領時,退休金帳戶前25%免稅,剩餘75%則按所得級距課稅,稅率依帳戶金額分為不同級距,最低0%、最高45%;若參與者75歲仍生存,退休帳戶內價值超過終身津貼(Lifetime Allowance)規範的107萬3,000英鎊時,則需繳納55%的超額稅費;若參與者在75歲前死亡,繼承人可以免稅繼承剩餘資金。

楊曉文認為,英國的收入提領制度讓退休後所領到的退休金,有更靈活的提領條件,沒有領出來的退休金,也能繼續投資賺取收入,這是繼續累積退休金的一個過程,也是台灣政府在進行年金改革、下修民眾將來領到的退休金時,可思考的配套措施與方向。

至於第3層的個人理財,退休後又該怎麼打理?葉栢宏認為,進入退休年齡後應注重打造現金流,配置重點在於「穩」,最好是選擇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工具,以保險商品來說,目前有保證給付型的投資型保單(GMDB)及利率變動型壽險,都能提供已退休者穩定的現金流。

但必須注意的是,保證給付型的投資型保單通常為躉繳保費,民眾應評估自身資金流動性與配置,有長期閒置資金或有需求再投保;而利率變動型壽險可以躉繳或期繳,若是保戶提前解約或保費繳不出來,可能會損失本金,這一點民眾應事先釐清。

至於在銀髮就業議題上,目前勞動部有推出銀髮資源網(https://swd.wd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4),供高齡有就業需求者找工作或找人才。但楊曉文認為目前社會上銀髮就業資源與適合的職缺仍有限,必須慢慢扭轉企業對高齡就業者的偏見,希望可借重高齡者經驗,仿效高年級實習生模式,讓他們有機會補充所得收入,且兼顧成就感。

工具3》長照險
須留意給付費用項目

至於在高齡長照部分,楊曉文認為,政府長照2.0制度自2017年上路已逾4年,就政府公布的數據指出,使用者與新申請的人數逐年成長,各項服務照顧的人數,以及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也跟著增加,但民眾對長照2.0的內容與申請方式仍是一知半解。

考量再過4年,台灣就會步入每5人中就有1人為65歲以上長者的超高齡社會,且社會不時出現長照悲歌案例,長照議題仍會是民眾關心焦點,政府仍要加重長照2.0的說明力道,以及資源布建,讓有需求的家庭能獲得最基本的協助。

除了仰賴政府長照資源,透過商業保險的規畫,補足政府資源之不足,也是民眾面臨長照風險時應做之事。

葉栢宏認為,目前市售的長照險可作為補強長照費用缺口的工具之一,建議預算有限者,可先投保純粹長照保障,沒有壽險保障與保費返還機制的保單,以最精省可負擔的保費來完成投保。

此外,目前長照險給付內容包含一次性給付金,以及分期給付金,但是仍需要注意保單給付的保險金,是否有包含管灌食品、營養品、醫療耗材等費用。

工具4》醫療險
以實支實付為主

而在長照之外,高齡者可能會遇到住院或重大傷病等情況,葉栢宏也建議在退休前,一定要定期檢視自己的醫療與重大傷病保障是否完整,若保障有缺口,他建議醫療保障以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險為主,減輕健保不給付自費項目的負擔;若考量年紀大投保、保費昂貴,可選擇附約型的保單,且附加在過去已投保的主約保單下節省保費支出。

至於重大傷病保障,可選擇用癌症險或重大傷病險,以一次給付癌症保險金或重大傷病保險金彌補重病時特殊用藥的支出;考量重病治療期間無法工作,建議除了治療費用,可多規畫年收入2倍的保額,填補疾病治療期間之薪資損失。

專家評析》

政治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楊曉文:
台灣勞退基金開放自選投資各方已倡議多年,但仍未有明確的執行方向與時間,勞退自選有機會提升退休準備金,拉高退休後所得替代率。

建議政府可透過提供稅賦優惠等方式,讓民眾願意參與勞退自提與自選,進而解決退休金不足帶來的社會問題與未來隱憂。

台灣人壽首席策略主管、資深副總經理葉栢宏:
退休規畫應跟著人生階段逐步調整,在30世代除開始準備退休生活費,也該慢慢架構老後的醫療與長照保障。

到了50歲左右,收入為人生高峰,但責任也加重,建議要盤點家庭保障是否足夠。到了退休階段,現金流配置以「穩定」為主軸,勿躁進為追求高額報酬率而讓資產減損。

延伸閱讀
如何研究一檔股票的基本價值?從慘賠到穩賺的股市老手:這5點沒過關,股票就不合格
35歲財富自由、40歲退休上流哥:別搞錯了,股息不是選股重點


  • 分享: